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芬蘭設廠組裝生產F‑35 強化歐洲國防供應鏈
芬蘭國防工業大廠派翠亞(Patria)位於該國中部耶姆塞的F‑35前機身組裝廠13日揭幕,預計今年秋季完工、明年春季正式啟用,有望提升F-35戰機產能,強化歐洲國防供應鏈。(歐新社資料照)
羅添斌/核稿編輯
〔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芬蘭國防工業大廠派翠亞(Patria)位於該國中部耶姆塞的F‑35前機身組裝廠13日揭幕,預計今年秋季完工、明年春季正式啟用,有望提升F-35戰機產能,強化歐洲國防供應鏈。
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報導,派翠亞這座名為「Halli」的工廠,13日舉行開幕儀式,芬蘭軍方、派翠亞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均派代表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該廠編制150名員工,預計明年春季開始運轉,製造與組裝洛馬研製的F-35戰機前機身,加速交付時程。
報導指出,派翠亞未來不僅限於組裝,根據協議,派翠亞還負責在2026至2040年間製造400個前機身和起落架艙。
芬蘭國防部長海凱寧表示,這項成果象徵芬蘭國防工業技術獲得國際認證,未來也可望擴大參與先進戰機供應鏈,增進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派翠亞去年6月也和美國RTX子公司普惠簽署合作協議,在芬蘭的林納沃里分階段設立F-35戰機發動機產線,以及「保養、修理與翻修」(MRO)設施,正式納入F-35供應鏈。因此,洛馬期許新廠明年啟用後,提升F-35產能,強化跨國供應鏈穩定性。
報導指出,F-35是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的戰鬥機項目,非常依賴全球化分散式製造模式,目前已有超過20%的零件在美國境外生產。這種分散的供應鏈確保了北約及其夥伴部隊之間的互通性,並鞏固了長期的跨大西洋合作。
此外,芬蘭已循「對外軍售」(FMS)模式,獲美方同意出售64架F-35A戰機第4批次(Block 4),並預定在2025至2030年間陸續交付,未來將透過相關協議,強化後勤支援效能與供應鏈運作效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