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軍武書摘》陸航建軍史話II:陸航B234專機任務 首次將上將送上天空
B324直升機是CH-47「契努克」的民用版本;圖為陸航接裝9架CH-47運輸機。(圖片翻攝自《陸航建軍史話II》一書/作者徐仲傑授權)
相關新聞請見
解密改變陸航部隊的AH-1W直升機 《陸航建軍史話II》28日重磅發表
涂鉅旻/核稿編輯
〔記者劉宇捷/綜合報導〕由陸航子弟徐仲傑所撰寫的第二冊《陸航建軍史話》,將於28日公開發表,該書記錄了近半世紀陸軍航空部隊故事,從當事人及相關同袍口述,揭開陸航部隊轉型、AH-1W及CH-47契努克系列直升機接機與獲裝的真實故事,有些堪稱驚險甚至是瘋狂!本報獲黎明出版授權,引用刊載民國74年空運隊B234直升機(民用版CH-47)首次執行專機任務,載送蔣仲苓上將升空的過程。
(以下擷取並編輯自《陸航建軍史話II》一書,黎明文化授權刊載)
B234的專機任務
空運分隊隊史紀錄上的第一次專機任務是在1985(民國74)年11月11日,專機搭載了陸軍總司令蔣仲苓由松山經大坪頂前往花蓮,其實B234本來就是商用的直升機,原始就採用客機的佈局,兩邊靠窗各兩張座椅,一排4張,可以有44張,大小如一般民航機經濟艙的座椅,機上還提供一個簡易洗手間及一個設置在前登機門附近的小吧檯。
我國陸軍購買B234時因為是商規軍用,裝配的是戰鬥內裝,並沒有購買原廠商用座椅,分隊成軍後專機任務非常的多,波音駐台的服務代表強烈建議陸軍把商用裝潢整套裝回來,但整套裝潢的費用非常昂貴,後來的解決方案是向波音購買12張標準商用座椅(椅墊可當浮板),自己找廠商設計主座及其他的附件,按照一排4張的方式。主座後面有三排6張沙發,機艙另一側則安裝另外三排6張。
由於預算有限,要訂做主座、椅套、地毯甚至機上提供的茶水等都要錢,在經費不足之下,就將各種任務獲頒的加菜金、紅包及慰勞獎金累積起來挹注改裝專機的經費,總長郝柏村每次搭乘專機在任務結束要下機前,會親自走到駕駛艙拍拍正駕駛的背,正駕駛轉過頭來他就將紅包致贈給機員。相較於波音提供北海鑽油商用版包含空調(冷暖氣)及整套的裝潢,陸軍的商規軍用版只提供駕駛艙加溫,後艙則是沒有空調的,通常出任務時機工長在後艙會準備好夾克以備不時之需,但專機任務考量高級長官在後艙不能太冷,機組人員都會在安全顧慮下維持溫度較為舒適的飛行高度。
專機任務的飛機通常要先將機號向上呈報,接著這架特定的飛機就被佈置成專機內裝保持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這架飛機不會被運用在不適用的任務上,通常執行專機的命令最少都會早一天下達,以便有足夠的時間將紅地毯等等的細節佈置完成來執行任務。UH-1H的專機在安裝完專機的套件後,雖不執行其他任務,但還是可以執行一些航線飛行或本場練習,同時保持在隨時可出專機任務的狀態,但B234只有三架,一旦有需要異動,整個專機出勤的序列就要做調整,並且以公文上報,費時又複雜,因此不會隨便挪用專機。
至於專機的機組人員,如同UH-1H的機組一樣,正副駕駛與搭配機工長的組合都事先排定,並且經過公文上報核准。空運分隊的隊長和副隊長就都是專機的機組人員,只是兩位不能編在同組以分散風險,空運分隊共編了兩組人員來因應專機任務。
由於B234相較其他軍方的直升機更為寬敞,載運量大,航電系統更新穎,是安全舒適又便利的交通方式,蔣仲苓總司令第一次使用後不久,航指部就在民國75年2月14日呈報陸總部,正式提出使用B234擔任行政專機的安排,以安全性高、可降落水面、飛行速度較快、搭載人數更多等等的諸元得到了總部的核准,之後搭載的高級長官從參謀總長、各軍種總司令到國防部長等,可以說高級長官經常善用B234專機來便利其公務之執行,包括民國75年8月26日空運分隊執行行政院長俞國華專機,視察韋恩颱風受災地區,民國77年05月13日更執行過李登輝總統專機至台東志航基地的任務,這兩次任務隨行人員眾多,如果不是B234的酬載量是沒辦法滿足的。
由陸航子弟徐仲傑所撰寫的第二冊《陸航建軍史話》,將於28日公開發表,該書記錄了近半世紀陸軍航空部隊故事,相當精采。(記者劉宇捷攝)
B234的運輸能力可以運用在前述的各種任務外,其他如外島運補、傷患後送、海上運補、傘兵空降、水上滲透等的任務都有其發揮的空間,參謀總長郝柏村在「龍馬四號」演習後提出B234很適合擔任外島傷患後送和緊急運補的任務,陸總部隨即展開計畫,並在民國75年中安排了外島試航任務,同時也配套空軍和海軍的護航及協調,當時兩岸的局勢也很緊張。
B234雖然很適合執行離島的任務,但還是有敵情的顧慮,擔心會成為空中的目標,執行任務時也不免有點緊張,無法預期對岸會有何反應,所以在飛行中除了密切與航管及戰管保持聯繫之外,還在飛機底部前、中吊掛點之間及機尾兩側的位置噴上了紅色十字的救護標誌以便降低被擊落的風險,當年試航的計畫共列出了19個點,實際試航涵蓋哪些地點已經不可考,有紀錄的地點有金門、北竿、南竿、東莒、西莒、東引、烏坵及澎湖,另外B234也曾出任務到蘭嶼、綠島、彭佳嶼等地。
民國75年6 月舉行的「漢光三號」演習,是B234漢光演習的處女秀,當時在宜蘭利澤簡模擬有物資和藥品在公海,必須用直升機飛到海上直接吊掛小貨櫃回內陸使用,李金安和張陶甄教官這組人員很早就進駐在蘇澳的利澤簡,提前演練檢討,以便吊掛貨櫃的任務能夠順利的達成,經過不斷的演練後,正式操演時B234飛到公海從陽明海運貨櫃輪將貨櫃箱吊回利澤簡的整個過程都非常順利,圓滿達成任務。當時只有三架飛機的空運分隊其實並沒有多餘的資源轉圜,除了這架任務機,另一架則擔任此任務的預備機,而實際上從練習到操演都是同一組人員在執行,分隊還剩下的那一架當時就在北部基地待命擔任專機任務。
B234也曾出過中科院的任務,中科院在綠島、蘭嶼及九棚間建立測試場域,必須在蘭嶼和綠島的指定位置安置裝備來協助目標的分析,但指定的地點拖車無法將裝備運送上去,在進行現場空勘後,李金安上尉提出了如何移除障礙建立落地區的方案,整理完善後再由李教官和張陶甄教官駕駛B234將整套組裝完成的裝備以類似貨櫃箱吊掛方式安放在蘭嶼和綠島的指定位置。除此之外,B234更在921大地震期間發揮了巨大的救援功效,舉凡交通中斷地區的運補,災民的後撤,救災機具的運送等,都突顯了奇努克優異的性能,及機組人員的訓練有素,始得完成各種艱難的任務。
空運分隊從成立以來面對過各種疑難雜症,B234的三個吊點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吊掛方式,但每一次遇到新的吊掛都需要仔細查閱教範,並且還要研究裝備本身的說明,初期隊部甚至有安裝一條專線可以直接打到美國的波音公司,用FAX尋求答案,將問題詳細呈現透過FAX發到美國後,第二天波音就會將參考資料的指引以及需要的相關料件規格,甚至直接將資料一頁頁的傳真過來給分隊成員研究分析,這段從無到有的過程,整個空運分隊上上下下可謂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而波音原廠支援的效率也是非常的到位,曾經有申請料件的FAX傳到波音之後,48小時內料件就已經空運抵達台灣的紀錄。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段40年前從零開始的成軍歷史值得珍藏,空中運輸分隊在經歷顧永明、王建新、張陶甄、張金生、黃元保、陳健財六任隊長後適逢國軍「精實案」,於民國87(1998)年7月改編為空中運輸營,民國90年12月25日內政部空中消防隊籌備處成立,空運營於民國91年將三架B234撥交給消防署空消隊籌備處,B234在陸軍的服務告一段落,空運營從民國91年5月起至92年完成9架CH-47SD的接裝,同年6月於歸仁成軍,民國108年1月因應國防部陸航部隊調整 ,空中運輸營改為空中運輸直升機作戰隊,回首來時路,前輩們歷經各種酸甜苦辣為陸軍航空的運輸主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空中運輸作戰隊在新的裝備和優秀的成員努力之下定能創造更輝煌的歷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