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海鯤號浮航3至4次後測試潛航 海軍:9月底完成海測丶11月交艦
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在立院指出,海鯤號潛艦首次出海執行穩定性測試,後續將進行3至4次浮航測試,9月30日前完成海上測試、11月交艦。(資料照)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17日首次出海測試,備受各界關注。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25)日於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答詢指出,海鯤號首次出海執行穩定性測試,後續將進行3至4次浮航測試,再依序展開50公尺淺水潛航、200公尺深水潛航與各系統驗證測試,目前依照合約規劃11月份交艦。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詢問海鯤號測試進度是否順利、是否能如期交艦,邱俊榮表示,17日第一次出海是以水面上的穩定性測試為主,目前測試項目按計畫推進。接下來預計進行3至4次浮航測試,重點在於測試船體在不同海況下的操控性能與穩定性。
邱俊榮進一步指出,在浮航測試完成後,會進入50公尺「淺水潛航」,以及200公尺「深水潛航」階段,並進行各系統操作的實測,包括推進系統、導航系統、通信系統、聲納與武器系統等,所有測試都會依照逐步推進、逐項驗證、逐步修正的方式進行,目前依照合約規劃節點,9月30日完成海上測試、11月交艦。
國防部長顧立雄答詢說,海上測試項目約34項,分成浮航、淺水潛航、跟深水潛航三階段,每階段皆須安排多次海上測試,會依測試結果管制進行缺改調校。
針對日前有網路與媒體質疑海鯤號艇艏突起疑似為「艦體變形」,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則指出,這項謠言最早由中國「海峽之聲」與軍事社群帳號「五桶工坊」發布,並由「台灣傻事」等粉專接力傳播。他批評部分媒體未經查證即引用,形成資訊戰效果,要求國防部應提高澄清的即時性。
沈說,這次有關潛艦的假訊息操作最明顯的時間點,是18日星期三下午3點與5點,「海峽之聲」播出的內容造成非常多觀看流量。他強調,這類操作可以預期,但台船直到19日才出來說明聲納設計無誤,「如果已知對方一定會這麼做,那在更早的時間做出預判與澄清,對國人會有幫助」,不然總是等到傍晚,新聞已經報導後,大家才知道原來是一場誤會,「這部分可能請國防部要再多費心一些」。
對此,顧立雄承諾未來會檢討改進,強化與媒體及民眾的溝通效率。 邱俊榮則再次澄清,該處突起為「被動側距聲納」的護罩,是潛艦先進整合聲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曲面結構設計是為了最佳聲波接收效果,「不是變形,是原本的設計」,並表示英國維多利亞級、澳洲柯林斯級潛艦皆有類似設計。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25日處理國防部、外交部及僑委會預算解凍案,朝野立委關心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海上測試進度。(圖取自國會頻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