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國防秘辛》空軍E-2T預警機花3天3夜指管接力 只要「凸槌」就重來
空軍1995年引進4架E-2T預警機,並通過連續72小時「接力」驗證,確保指管、情傳不間斷。(資料照)〔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空軍1995年引進首批4架E-2T空中預警機,在兩岸局勢一觸即發之際,成為守護台海的明亮「眼睛」。前空軍預警機中隊長翁嘉民回憶,當時為驗證預警機持續戰力,4架預警機數度採取連續72小時接力升空方式,磨練預警指管與數據鏈路傳遞,且空中、地面連線都不能中斷,即使在結束前5分鐘「凸槌」,仍得「補考」過關。
空軍現有5架E-2K預警機,其中3架為1995年購入的E-2T預警機升級而來(另有1架已損毀),負責國軍空中指管、情傳任務,在兩岸因台海飛彈危機而局勢升溫之際,成為國軍掌握台海動態的利器。翁嘉民回憶,我國4架E-2T預警機在1995年分兩批返國,須通過一項攸關預警指管、數據鏈路傳遞穩定度的驗證,且長達72小時的測試,絕對不能中斷。
翁嘉民說,當時4架E-2T預警機輪流升空,保持1架E-2T在空中作業,其餘3架則在地面待命接力,假如在空機有狀況,在地面的預警機就得立即遞補。一架預警機在空中作業的時間約4個半小時,其中半小時須與下一架E-2T連線重疊,在確保空中、地面的情傳不間斷之後,完成任務交接的在空機,才得以離線返航。
前空軍預警機中隊長翁嘉民。(記者劉宇捷攝)這道費時3天3夜的「必考題」並沒有「凸槌」空間,翁嘉民笑說,就他的印象,E-2T預警機抵台後,曾兩度進行形同72小時「接力賽」的驗證,但曾在驗證結束前5分鐘,發生情傳中斷的狀況,不過後續皆能完成驗證,擔負起台海空防早期預警的重任。
除了扮演監控台海動態的「眼睛」,E-2預警機也在我國天災發生後,成為救災的好幫手。翁嘉民說,包括921大地震、88風災時, E-2預警機都扮演起指揮與中繼的要角,1架E-2預警機就可以掌握數十架直升機的動態,包括起降、飛行路線、後續任務調派等,都仰賴其鏈路完成,可說是非常有效的「空中指揮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