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哲宇/南投報導〕國防部產製雲豹八輪甲車的「迅馳專案」即將在今年結案,記者為此前往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軍備局209廠廠區進行採訪,並在其動態測試廠參與試乘,途中經過直線加速、爬坡測試、斜坡、碎石及波浪路面,「車」高馬大的雲豹甲車即使時速飆到80公里以上,依舊穩如山,而車內也設有冷氣,在炎炎夏日之中仍可確保乘坐舒適性。
記者此次深度「開箱」的是CM-34雲豹30公厘鏈砲車,人員透過以液壓桿牽動的動力升降坡板,進出車尾艙室,艙門的開啟時間約7秒。艙室座椅皆是單人座,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捷運座位還要寬,走道空間也足夠再容納一個擔架,顯見軍方有考慮到傷員輸送需求。最重要的是,車內有裝設空調,可以讓官兵在台灣夏日之中,體力不受溼熱環境影響。不過,雲豹甲車的艙門設計比想像中來得低,人員出入時須壓低身體姿態,才不會撞到門框。
在進入甲車人員艙後,可見其艙室與M113、CM-21履帶運兵裝甲車差不多大,卻感覺更為寬敞。記者在人員艙室中觀察,即使有30公厘鏈砲組成的環形砲塔及射控系統佔據方形空間,砲塔旁依然有兩處空隙,可讓人員從駕駛艙進到人員艙,整個艙室有塞下8至9名官兵的潛力。
雲豹裝甲車取消已被證實戰鬥效率低落,且會妨礙車體加裝附加裝甲的步兵射口,而是改由車尾頂部兩個向外開啟的艙口,讓人員站上座椅以立姿對外射擊。不過,在車尾艙門旁依舊留了一個較小的視窗能向外觀察。以記者向外探頭的體驗來說,為安全起見,仍須穿上繫留繩並用掛勾固定於車內氣體流通管道,才能確保安全。
當雲豹裝甲車行經測試場的困難地形科目時,若乘坐於車艙內部,整體而言仍稱平穩,但由於車體高度超過2公尺,對於採取立姿對外射擊的官兵而言,基本上就像是站在轎車頂,仍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晃動,也增添僅靠機械瞄具就能瞄準、打中目標的難度。同時,站在「3+3」配置的座位上,只有前、後兩人能倚靠車頂門框進行穩定射擊,中間的士兵仍有可能被「搖」下來。而記者本人身高約175公分,車頂門框高度約在腋下的下方,因此身高低於170公分的人,基本上無法探頭射擊。
整體來說,雲豹裝甲車內線路布置、人體工學與工藝質感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無論是對士兵的防護、操作層面等,都有顯著的提升,反倒是乘車的官兵現有個人裝備,在射擊穩定度、乘車安全等層面,能否與裝甲車設計完全契合,還有待持續檢視,軍方應更注重部分細節加以改善,才能發揮人與裝備搭配的最大效益。自由時報《軍武頻道》本次採訪亦拍攝甲車第一人稱視角的試乘體驗,讀者可以觀賞下方影片一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