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川普能否阻止俄烏戰爭延燒? 國防院學者:有能力但難度很高

2025/02/03 16:25

圖為烏克蘭陸軍第117獨立機械化旅的多管火箭車與士兵。(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DefenseU)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俄烏戰爭將滿三年,這場衝突已演變成消耗戰,不只歐洲國家,就連美國也漸感疲乏;時值美國白宮易主之際,各界都在看新任總統川普如何在俄烏戰爭中,做出軍援之外的調停舉措。對此,國防院國安所副研究員劉蕭翔分析,綜觀這場戰事,川普最有能力調停、左右俄烏戰局,但雙邊矛盾僵持,讓談判桌上的課題可能要比想像中還複雜難解。

劉蕭翔今(3)日於國防安全研究院發布評析指出,川普(Donald Trump)上(1)月20日重返白宮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川普此前曾發豪語,上任後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Russo-Ukrainian War),然而事實證明川普並無法落實其競選承諾。惟川普已於1月22日警告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若不停止戰爭,將對俄祭出高額關稅與其他制裁。未幾美國國務院又於1月24日宣布凍結現有對外援助90日,意味烏克蘭未來可能面臨援助中斷的困境。

此外,早於2024年12月勝選後受訪時,川普亦公開承認正努力終結俄烏戰爭。種種跡象顯示川普正對俄烏施壓,促成雙邊停火談判。川普無疑是最有籌碼可促成停戰者,然而局勢的複雜程度卻超乎其想像,其欲終結俄烏戰爭恐非易事。

川普對戰事的立場

劉蕭翔在評析中寫道,川普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即不時闡述其對戰事的立場。川普曾多次強調若2022年時他擔任總統,這場戰爭便不會發生。蓋其受普廷的尊重,也不像拜登(Joe Biden)那樣軟弱。為了凸顯拜登的無能,川普甚至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後,稱讚普欽以維和名義進入烏克蘭之舉十分精明,不惜與對手同一陣線反對自家總統。這些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川普對於敗選的不甘。

儘管如此,川普對於戰爭應透過談判結束的立場卻相當一致,也不希望有人再因此喪生,更在不同場合反覆重申其看法,並認為總統的角色應該是和平締造者。此外,川普也反對援助烏克蘭,甚至推動對烏援助貸款框架,此意味基輔最終仍得償還援助。川普以為應優先處理國內問題,而非將納稅人的錢用於外國衝突,而川普也在其就職演說裡再度重申此一觀點。

2025年1月20日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這也是他繼2017年後再度入主白宮。(美聯社資料照)

俄烏各有堅持,終結戰事不易

這篇評析提到,川普促成俄烏談判的立場始終如一,也不表態誰應贏得這場戰爭,但此卻未必有助於兩造停火,蓋癥結在於俄烏各有堅持而無交集。戰爭初期,俄烏雙方雖曾提議停火談判,但更多是為己爭取整備的喘息空間;一旦戰況對己有利,便又隨即改變態度並寸步不讓。

在戰爭進入消耗戰,而戰況又對俄羅斯相對有利下,普廷的態度即相當強硬,並於2024年6月瑞士烏克蘭和平峰會召開前夕提出停火條件:烏軍撤出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赫爾松(Kherson)與札波羅熱州(Zaporizhzhia Oblast’);基輔保證放棄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的意圖;烏克蘭中立且非軍事化與去納粹化;承認前述烏東四地與克里米亞為俄國領土,這也意味解除對俄國的制裁。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亦不遑多讓,從戰爭初期即排除任何涉及對俄割讓領土的停火協議,強硬要求俄軍撤出烏國領土並歸還占領的頓巴斯地區與克里米亞。惟後期烏軍戰況不利,澤倫斯基不得不表示北約若接受烏克蘭入盟,則可能與俄達成停火協議,並在後期透過外交方式談判取回被俄所占領土。此雖是澤倫斯基在領土立場的重大轉折,但毋寧說是以退為進的戰略性退卻,蓋其仍未放棄烏東被占領領土,僅是暫時割讓以換取加入北約。

面臨川普的重返白宮,澤倫斯基仍不斷提議用北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成員國身分與軍事實力作為烏克蘭的戰略保障,更表示俄烏任何潛在和平協議的執行,至少需要20萬歐洲軍人居間維和,而此類任務則不應排除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可能性。易言之,烏克蘭並未真正放棄被俄占領的領土,而尋求加入集體安全組織的目標也未改變。惟此必然與俄羅斯對於領土和烏克蘭中立化、非軍事化的訴求有所牴觸。

俄烏各有堅持,而兩造訴求顯然難以調和,更遑論讓雙方停火談判。對俄方而言,停火需以其條件為前提;對烏方而言,烏克蘭獲得安全保障則是先決條件。如何讓無共識的俄烏兩方談判,對川普無疑是極大的考驗。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法新社資料照)

川普能否終結俄烏戰爭? 學者列三點觀察

美國是烏克蘭的最大援助國,自2022年2月24日戰爭爆發以來至2025年1月20日,美國已提供659億美元的軍援。若無美國軍援,烏克蘭絕無法支撐至今,故川普的態度必然左右戰事未來的發展。

(一)促成停火談判需要更強硬的手段

川普上任後隨即以制裁威脅俄羅斯,對烏克蘭又凍結援助90日,欲施壓俄烏停火談判之意甚明。惟對俄制裁與對烏暫停援助舉措恐難收立竿見影之效。蓋此前西方已對俄制裁多次,俄國目前對美出口僅剩美國所需的關鍵原料,故再對俄制裁恐反傷自身。烏克蘭目前40%的軍需依賴美國,但澤倫斯基於1月25日表示美國目前並未停止對烏軍援。其因可能在於拜登卸任前已撥付大部分的援助款項,留給川普支配的並不多。2024年夏天,美國也將軍事訓練和支援的控制權移交給北約。美國另還參與七國集團(G7)運用凍結俄國央行資產孳息,對烏提供500 億美元貸款的計畫,其間美國將提供200億美元,並在川普就職前發放到位。有鑑於此,川普短期內欲使俄烏停火談判顯非易事,恐怕需要更強硬的手段。

(二)烏克蘭短期內不會被放棄,歐洲將被要求承擔更多責任

川普的勝選曾一度令烏克蘭不安,蓋美國能對俄羅斯施壓的手段有限,遠不及於對烏克蘭者,故擔憂美國極可能以犧牲烏克蘭,而非對俄羅斯的讓步為代價促談。惟現階段川普並無意放棄烏克蘭,甚至承認將利用對烏克蘭的支持,作為與俄羅斯談判終結戰爭的籌碼。《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未公開官方消息的報導亦指出,川普希望歐洲承擔大部分支持基輔的責任,包括派遣部隊監督停火,並提供武器以嚇阻俄羅斯。在巴黎與澤倫斯基及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會晤期間,川普重申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但強調希望烏克蘭在戰爭結束後保持強大和裝備精良。這樣的說法也與川普要求歐洲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的態度一致。

2023年8月,前荷蘭首相、現任北約組織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右)與澤倫斯基(左)在F-16戰機前合影。(彭博資料照)

(三)終結戰爭需要更細膩的操作

川普訴求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並不等同於重返孤立主義。川普首任任期的美國也未從世界全面撤退,反倒是選擇性地在若干領域介入更深。倘若川普在烏克蘭重演此前美國撤出阿富汗的悲劇,此對川普與美國將不啻為災難,更無法如川普於就職演說所言:「美國將恢復應有的地位-成為地球上最偉大、最強大、最受尊敬的國家,激發全世界的敬畏與欽佩。」故川普料將持續支持烏克蘭以迫使俄羅斯就範,否則任由俄羅斯予取予求換來的和平不但不可靠,亦有損川普威信。惟對烏克蘭的支持應到何種程度,才能讓普廷罷手?即將進入第四年的戰事顯然仍無答案。

川普認為美國應降低對戰爭的介入,並讓俄烏兩造停火談判,這是與拜登最大的不同。對烏克蘭的援助與避免戰爭升級的態度則別無二致,至多是要求歐洲國家在歐洲安全與對烏援助承擔更多的責任。在目前戰爭進入消耗戰,而對俄羅斯又暫無更強硬的施壓手段下,川普似乎也僅剩繼續援烏抗俄一途,且僅能要求歐洲國家分攤更多的援助責任。惟此無異延續此前的消耗戰,直至其中一方無以為繼而作罷,如此一來又與川普欲盡快終結俄烏戰爭之意相去甚遠。

川普雖有籌碼,惟欲在短期內促成俄烏雙方和談,乃至於終結俄烏戰事並非易事。川普此後更得步步為營,蓋此攸關美國後續在世界的領導地位,然而目前看來,如何終結俄烏戰爭將是川普外交最為棘手的問題。

☆軍武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軍武新聞訊息,請上軍武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