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書摘》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上)

2023/03/18 13:25

烏坵文史工作者高丹華訪問前泰山軍艦艦長劉蜀臺及艦上官兵,還原當年有如海上版「搶救雷恩大兵」事件的驚險過程。(圖:高丹華提供,本報合成)

(本文摘錄自烏坵文史工作者高丹華所著:《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由高丹華授權刊載)上篇

高丹華

民國一O五年九月十三日我整理「劉蜀臺艦長的烏坵回憶」,在臉書貼出短短不到六百字的文章,引起一百八十多則的留言、兩百多次的分享、八千多個讚、觸及人數超過十四萬人次。讓更多人看到當時全艦官兵頂風破浪、咬緊牙關緊急護送病危官兵,及「九六臺海危機」時「全島一命、島亡人亡」的肅殺之氣。真誠的留言互動,仿如又見當年官兵士氣高昂及袍澤間革命情感的真情流露,令人感動不已。

劉蜀臺將軍在海軍生涯中,八次登上烏坵,執行無數次護航烏坵梯次,烏坵在劉將軍的心中是一頁珍藏的記憶。他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是擔任巡防艦(PFG)泰山艦(舷號八三八)中校艦長(民國七十六年一月一日至七十七年七月一日)任內,在惡劣天候下冒險駛往烏坵,後送病危弟兄到基隆港。

那趟護送任務,約在劉蜀臺艦長任期前半期的冬天,大概是民國七十六年底。那位陸戰隊弟兄腹部劇痛、血壓掉到四、五十,生命垂危,已超過島上醫官救治的能力。直升機因天候惡劣無法降落烏坵,只有靠巡防艦冒著九級風浪後送。

泰山艦頂著大風巨浪駛往烏坵,在近海接到病患後,本應順風後送馬公,但在剛返航時傷患血壓一直下降,還會吐血,命在旦夕,真的十分危急,經評估只有快送基隆轉送三總才能救命。好在最後三總緊急手術,救回一命。劉蜀臺如今回想,當年連夜改送基隆的決定是對的。

冬季從烏坵駛向基隆是頂風頂浪,為了救人又不能減速,風浪惡劣到極點,艦上官兵咬牙硬撐。抵達基隆後,全艦官兵癱坐碼頭,船上也有不小的風損,還好人平安救活,長官也體諒沒查辧劉蜀臺的風損責任。

劉蜀臺還記得,抵達碼頭上救護車時,他拍著病患的肩膀說:「我是艦長,我們已將你送到基隆港,三總會為你做最好的治療。」

那位陸戰隊士官不便言謝,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九六臺海危機時,劉蜀臺擔任海軍觀通系統上校指揮官,情資顯示中共意圖攻佔烏坵,他立即帶了一組人員至烏坵雷達站,增強戰備整備並鼓舞士氣。站上每位官兵全副武裝、槍彈不離身,那種「全島一命、島亡人亡」的肅殺之氣,至今難忘。

他問了站長還有什麼需求?站長回說:「我們會戰鬥到底,如不幸殉國,請照顧我的家人」。

劉蜀臺說,在那戰前生死存亡的時刻,國軍官兵想到的是保家衛國,而不是某些酸民說的退休後的終身俸。

李昆田,三七三梯次,此生難忘烏坵任務。他說:「我是那次的小艇長,一隊的帆纜下士。我們下午從澎湖出發,那時剛好有颱風來,沿途風雨超大。過程真的讓人心驚膽顫,回到基隆已是半夜。全船一百八十幾位官兵,只有十一位沒有暈船,隔天才知道我們船體也嚴重受損。還有記得到了烏坵,島上好像是用漁船後送病患。」

三六二梯次的吳峻毅,民國七十五年至七十八年間在泰山軍艦上服役二年九個月,烏坵病患後送任務時,他是舵手。他說:「烏坵事件至今記憶深刻,那次和我們一起出任務的是八四三鍾山艦。當時航海實測海象十四級,真是永生難忘。我是舵手,駕駛艙東西亂飛,我們艦長相當辛苦。浪高約五樓,持續上下,偶爾聽到背後艦長嘔吐聲。如果沒記錯,劉艦長是一邊啃著饅頭一邊吐,辛苦的指揮整艘艦艇航線。玻璃杯破碎聲此起彼落,只知道東西飛來飛去,海水不斷拍打整個駕駛艙,加上是黑夜根本看不到四周,艦艇除了上下還左右傾斜約四十五度,當時感覺整艘艦艇會支解或沉沒。其實心裡是害怕的!我想海軍三年,當時泰山軍艦上的任何一個人都忘不了這一段,尤其是輪機的!」

真的是忘不了。

三六三梯次,雷達下士楊弘裕回憶:「七十五年十月至七十八年三月泰山戰情。我也有幸能和劉蜀臺艦長一起完成這次烏坵任務。那是七十六年底,八三八泰山軍艦靠泊澎湖馬公測天島,因颱風欲開往新濱碼頭防颱。我已經把航行計劃,航線圖畫好,彙整航海士官長劉濟生,快快樂樂的要去高雄新濱防颱。我們在碼頭上快結束航前點名時,只見副長翁時雄匆忙從船上下來,宣布要去烏坵載海軍陸戰隊傷患,他要我上去找海圖,就這樣頂著颱風往烏坵出發。沿途戰情因人員不足,航行分左右班,第一次碰到那麼大的風浪,連海圖都沒有辦法黏在海圖桌,就連平常要二個人抬的雷達椅,也必須緊緊的綁住。我吐到連膽汁都吐完了,整個人攤在戰情室。浪高五樓,艦艏劃過浪花,往下一沈,只聽到艦體鋼板被海浪摩擦的聲音,艦體就像快被解體的感覺,三隊住艙在船頭更為明顯。靠港後,還能生龍活虎的剩不到十個人、發現艦首五吋砲歪了、船頭一隊工具箱整個不見了、艦艏欄杆也全數不見。同行的八四三鍾山艦也因掉了一俥,跛腳返港。當兵三年,這是我碰到最大的風浪,是當海軍才能讓我有這麼深的回憶,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日海軍終身海軍!」

八四三鍾山艦是任務旗艦,因屬艦泰山艦速率較高,由泰山艦加速進烏坵接傷患後送。劉蜀臺對這次任務果然歷歷在目:「那趟是高先生(旗艦)與我(屬艦)出的任務。當天風力九級,眼看即將日落卻還有三十浬,因我的船速較旗艦快,支隊長(駐旗艦)臨時決定由我的船接人。我船速快即加速超前進防區接病患,畢竟救人第一。PFG型巡防艦(現都已除役)尖底滿載約二千多噸吃水深,不能靠泊烏坵碼頭,而是於碼頭外深水區,再用小艇接駁病患。」

既是小艇接駁病患,為何到烏坵後卻用漁船載傷患到泰山艦呢?

王登勵是大坵指揮部兩棲隊,所有接駁都由他們負責。他清楚記得那位弟兄胃出血是由他接駁上船。他說,當時風浪真的很大,大到小艇無法從小坵出船過來,他最後是由村民的漁船協助接駁。洪任甫說,LCM三中隊從小坵坑道出來到大坵接駁,在那種海象更恐怖。

這一幕,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換防踏上烏坵的曾敏男,由衷欽佩劉蜀臺救了陸戰隊弟兄。他在我臉書留言給劉蜀臺:「那時我擔任西守備中尉輔導長。您運送回臺的陸戰隊弟兄,雖不是我連上官兵,也聽說了您英勇事蹟。感謝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