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美25家軍工商將訪台討論聯合生產 台灣軍火能打進國際市場嗎?

2023/04/14 16:06

國際市場對我國自製的雄三反艦飛彈有高度興趣。圖為海軍海鋒大隊發射雄風三型飛彈。(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計畫5月初派代表來台灣,商討共同生產無人機與各項彈藥事宜。台灣武器是否有正式出口銷售機會?台灣國防產業是否有大幅增長空間?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隨著美方應對俄烏戰爭的彈藥需求大增,應該會討論協助美方供應的事項,未來出口限制可能也會放寬。

過去我國曾有祕密向友邦輸出國造輕兵器槍械及子彈的前例,台灣國防科技研發單位和承建軍艦的造船廠,累積精密工業技術,但為何國防產業成長緩慢,直到近年關注度才提升?主要原因在當時的地緣政治仍屬於美蘇對抗、美國聯中制蘇的冷戰格局,沒有太多小國和「非正常國家」參與的空間。一方面美國會審視台灣武器的出口是否會影響到當地的「區域平衡」,並以台灣軍備依賴美國為籌碼;另一方面,即使在冷戰結束後,基於中國的崛起,購買台灣武器的國家也會承受中國的政治與經濟壓力。

台灣生產的軍事產品,過去依其性質分為甲級(特殊性軍品,如艦艇、軍機、飛彈),乙級(傳統性軍品,如輕兵器、火砲及彈藥)與丙級(一般性之軍民通用產品,如核生化防護裝備、煙霧彈信號彈等),在《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實施後,又將軍品分為一、二、三等,輸出前都要經過主管機關與其他主辦機關共同評估核准。而國內外關心的雄二、雄三飛彈或雲豹甲車能否輸出?也成為國人關切焦點。

蘇紫雲表示,我國為爭取國際外交支持,在對外軍售上也有如日本一般相當謹慎,以不刺激區域緊張為原則,過去對紛爭地區的國家來向我們購買武器都會婉拒。目前我國重要裝備都屬於中科院和軍備局,國與國的軍售有外交考量,基本上還是走商售為主。

受到美方技術輸出許可限制阻撓,我國國防技術發展受到一定限制,而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要軍售輸出也必須得到美國許可,這個原則到今天仍然適用。另外,由於國軍長期接受美國軍援,沒有太多與國外交流的機會,直到劍龍級潛艦外購案之前,都沒有與外國廠商簽約的法律知識,海軍至此才聘用外籍顧問進行合約交涉。

而國軍未能有完整的建軍規劃,以情勢易受變動的國際軍售為依賴重點也影響廠商意願,這點從當年自製的雷鳴機就能看出端倪。原本計畫雷鳴攻擊機研改完後就要量產,但卻碰上外部因素而導致計畫流產,再以IDF經國號戰機為例,原規劃250架,卻因美國宣布對台軍售F-16導致砍半至130架,這些計畫的變動影響到廠商的營收。而雖然雷鳴機和IDF都有持續進行實驗以延續技術,政府卻沒有撥用預算,像中國一樣持續製造單件裝備進行研改留住人才。

我國的採購制度也不利民間企業研發軍事裝備,民間企業直到成功拿到政府標案才能回收研發資金,在政府缺乏對民間企業研發的持續資助,以及有效監督單位監督資助資金運用的情況下,造成「政府不敢投,民間吃不到」的窘境。基本上民間企業都是孤軍奮戰、各自努力,企業先期的投入成本難以回收的問題在現在的無人機國家隊成立後仍然存在,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

而中小企業在吃不到政府訂單的情況下,都優先尋求國外訂單,這也是為何在俄烏戰爭中能找到台灣廠商的產品、新加坡的無人船由台灣廠商製造。有賴於國際環境軍事支出的增加及台灣成熟的代工基礎,硬體裝備往往出口銷售會比較順利。

因此,有軍事支出才有軍工產業成長的餘地,根據「Gobal Data」的《Taiwan Defense Market Size and Trends, Budget Allocation, Regulations, Key Acquisitions, Competitive Landscape and Forecast, 2023-2028》市場報告,由於台灣加強軍事開支與現代化,2023台灣國防產業的市場規模來到199億美元(約新台幣6056億),估計到2028年時會成到接近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6兆),後續發展空間可期。

美國國防的承包商將訪台,共同討論生產武器事宜。(美聯社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