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講武堂》比較解放軍兩次環台軍演
國防部利用圖示,說明因應共軍「聯合利劍」軍演概況。(國防部提供)
呂禮詩(作者為新江軍艦前艦長、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原文載於自由時報言論廣場
去年八月及本月上旬,解放軍在台灣周邊進行了兩次高強度的軍演。雖然演習落幕,分析兩次軍演的內容,將窺見解放軍對台灣的作戰想定及計畫;由此估測解放軍戰術可能並擬具反制之道,至為重要。
今年的環台軍演,解放軍投入的兵力與去年略有增減,然而兩次軍演的相同之處為「冷啟動」(cold start)的演練。所謂的冷啟動,是以聯合作戰型態發起72至96小時先發制人的閃擊(blitzkrieg)行動,目的是達成戰爭的突然性,避免因過長的軍事動員,導致相關徵候遭對手偵知而失去突襲的機會。
解放軍的兩次環台軍演,目的在於避免美日在台灣周邊海域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力,故以冷啟動的模式、在資訊優勢下,遂行「快速決定性作戰」(Rapid Decisive Operations, RDO);並仿傚美日自1986年以來類同的「利劍」(Keen Sword)軍演,故而以其為名。
今年軍演與去年最大的差異在於航空母艦的跨海區奔襲、DF-21D攻船彈道飛彈的投入、潛艦區域游獵及無人機的參演。
歷年漢光演習以東部的佳山及建安基地為空軍「戰力保存」的選項,海軍輔、主戰兵力則分別進入東部疏泊區或實施遠海機動,此種「制式化」的作為,筆者於2018年觀察解放軍「環台巡航」,即已撰文提出警訊;此次軍演解放軍以轟六轟炸機模擬攻擊東部基地,戰備警巡「突擊」疏泊區、山東艦「截擊」遠海機動,針對性不言可喻。
雖然此次軍演不似去年劃設操演區進行PHL-191遠程火箭、DF-15B彈道飛彈的實彈射擊,但從東部戰區官方微博所釋出的影片,分析其時間、地點及參演兵力,研判內容並非剪輯而成;且今年不但出動了遠程火箭及彈道飛彈,尚有DF-21D攻船彈道飛彈,對戰時可能來援的美日等國航艦或萬噸巡洋艦形成威懾。
根據日本防衛省的資料,山東艦通過巴士海峽時編隊僅有054A型飛彈護衛艦及901綜合補給艦,如此單薄的兵力表示戰略支援部隊的目獲及預警能力已達台灣東部海域,且水下另有潛艦隨行。對照「公開性情報」(OSINT),4月1日起解放軍在西南防空識別區進行長時的「空中反潛制壓」,另有054A型飛彈護衛艦及052C型飛彈驅逐艦單艦穿出宮古群島,並當日由台灣東部海域返回,為解放軍掩護潛艦進入游獵區的標準戰術。
至於無人機的部分,此次軍演每日參演,以其長期滯空並配合演習劃分空層空域演練監偵及指管,未來勢將成為對台「察」、「打」主力。
面對解放軍的步步進逼,國軍應在今年的漢光兵棋推演及實兵操演,全面改動近乎四十年不變的作戰想定,面對當前敵情威脅與戰術,提出可行的反制之道,才能有效守護台灣的國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