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書摘》德國坦克不敗的秘密

2023/07/13 11:13

軍武書摘》德國坦克不敗的秘密

(本文摘錄自作者黃竣民新書《德國坦克不敗的秘密》,由大是文化授權刊載)

不老豹II家族,不斷升級進化

2022年烏俄戰爭開打之後,德國軍援烏克蘭作為一直飽受外界批評,許多北約盟國紛紛大幅加碼,提供軍備給烏克蘭對抗俄羅斯,這些武器裝備相較之下讓德國政治當局壓力頗大,但隨著戰事一拖再拖,先前援烏的重武器限制也開始鬆動。

當美國通過對烏克蘭輸送M2「布萊德雷」(Bradley)步兵戰車後,德國也同意提供貂鼠步兵戰車;當英國願意提供挑戰者主力戰車、美國提供M1艾布蘭主力戰車後,德國總理也終於在今年(2022年)初同意提供豹Ⅱ A6主力戰車給烏克蘭!冷戰期間,西方這些戰車一直沒有機會在戰場上跟俄系戰車交手,但現在讀者們已有機會在烏克蘭戰場上,看到他們互相廝殺的場面。

根據可靠消息指出,俄羅斯國防部在獲知烏克蘭接獲由波蘭援助的豹Ⅱ A4戰車後,已對前線部隊開出了懸賞金額,當官兵繳獲第一輛豹Ⅱ戰車時,即可獲得100萬盧布的獎勵金,而摧毀第一輛者也能拿到50萬盧布。

由於美國詐術使然,原本承諾要援烏的M1戰車,很可能要拖到2024年才能正式運抵烏克蘭戰場,所以短時間內,由歐洲國家援助的戰車,才是烏克蘭能否頂住防線的關鍵。

繼A6型之後,豹Ⅱ A7型戰車也在2010年被推出,第一輛豹Ⅱ A7型主力戰車已於2014年12 月交付陸軍使用(第203戰車營[按:第203戰車營的駐地名稱為「隆美爾元帥軍營」(Generalfeldmarschall Rommel Kaserne),正是紀念一代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共14輛,另有4輛交付給裝甲兵訓練中心,還有1輛交給科研機構作為試驗用途),但嚴格來講根本還沒有普及化。

金鐘罩與懸吊椅,地雷飛彈都不怕

由於阿富汗等綏靖作戰型態的影響,升級逐漸往提高乘員生存率的走向邁進,如加裝新型被動裝甲和防地雷、IED的底盤裝甲、推土鏟、遙控武器站等;這被稱為豹Ⅱ A7+型「城市作戰」版,主要針對中東的石油富豪買家,卻沒受到國際客戶的青睞。雖然,沙烏地阿拉伯曾在2012年的實彈測試中,成功使用配備改進型射控系統的豹Ⅱ A7+擊中6,000公尺距離的目標,仍只叫好不叫座

豹Ⅱ A7型戰車在正面加裝了一組被動裝甲、車內為射手增加了第三代熱顯像裝置、改良變速箱以提高機動力、砲塔內部換裝新型聚乙烯纖維製成的防碎片襯層(該材質強度是鋼材的15倍),減少反坦克彈藥產生的爆炸效應所造成的傷害,砲塔後部安裝了原子/生物/化學武器(ABC)防護系統、車內空調系統、加裝數位化衛星通信系統、重新設計駕駛手艙門、全電動控制的砲塔系統、可輸出高達20 kW電力的輔助動力單元、提供新型的可程式化DM 12 型高爆彈等。

為抗擊來自地面日益嚴峻的即造爆裂物威脅,在強化底盤的裝甲防護上,車底的V形抗雷附加裝甲厚達210mm,可防護車組乘員遭受反坦克地雷、IED的攻擊。此外,在駕駛艙所配置的新型「懸吊式座椅」,改變了一般戰車座椅和底盤固定式的剛性結合模式,直接將座椅吊掛在車內,以防止駕駛員遭受地面爆炸後對車體內產生的衝擊波傷害。

然而豹Ⅱ A7型戰車在舞臺上登場的時間有點短,沒過幾年後就推出了改進型的豹Ⅱ A7V(按:V為德文的Verbessert,意為「改進型」),並即將成為德國陸軍的標配型號。德軍在2015∼2019年間訂購了205輛該型車款,將從68輛豹Ⅱ A4、67輛豹Ⅱ A6、50輛豹Ⅱ A6M2和20輛豹Ⅱ A7型升級到該標準。

第一輛原型車已於2018年交付測試,隔年(2019年)開始交付部隊,而整個交付期程將於2026年完成。第一批接收的單位是第393戰車營,德國已承諾這批豹Ⅱ A7V型戰車將擔任2023年北約「高度戰備聯合特遣隊」(Very High Readiness Joint Task Force,縮寫為VJTF)的裝甲主力。

豹Ⅱ A7V戰車的主要改進之處,是由「戴森羅特希臘工程辦公室」(Engineering Office Deisenroth Hellas,縮寫為EODH)生產的附加裝甲,其據稱能使車體正面達到與砲塔正面相同的防護等級,並可抵禦大多數現代反坦克飛彈(ATGM)、大口徑動能(KE)穿甲彈和RPG火箭筒的攻擊。

也因為車體和砲塔的內部裝甲已被更為現代化的技術產品取代,其戰鬥重量幾乎已逼近車體剛性所能承受的極限(70噸)。為了應對戰鬥重量的增加,雖然發動機沒有更換型號,卻對傳動比做了修改,以提高車輛的加速性,並捨棄最高時速。變速箱也經過強化處理,讓它能在不降低部件壽命的情況下,應付更高的車重負擔。

日耳曼長劍:PzH-2000型自走砲

1987年時,聯邦德國國防部正式提出了研製新式自走砲的案子,規格要求包括:射擊普通榴彈的射程須大於30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彈時須大於40公里;而這款由萊茵金屬公司所研製的52倍口徑155mm砲,是基於1970年代早期的FH155-1型野戰砲改良而成,完全符合此戰術需求。

這款自走砲的樣車在測試期間,還曾遠赴加拿大、美國、葉門等地進行寒帶、熱帶地區極端氣候的考驗,在3年測試期間共行駛超過2萬公里、曾在連續9天內發射8,116發砲彈;且不分晝夜的在不同陣地間機動變換125公里、測試7項射擊科目、射擊300發砲彈,這才淬鍊出這款性能優異,堪稱經典的自走砲。

2分鐘內開完10砲走人,誤差僅1公尺

回顧先前多國合作的PzH-70型自走砲計畫,耗時15年後無疾而終,但德國人自己研發出PzH-2000型自走砲卻僅用了10年時間,就打造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155mm自走砲,也算是現代大型武器裝備研發的成功典範。

PzH-2000 型自走砲的編制乘員有5名(車長、駕駛手、砲長、兩名裝填手),戰鬥重量為46噸,使用MB 871型8汽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配HSWL-284C自動變速箱提供動力,最大輸出動力為986匹馬力,在2,700轉時即可輸出近1,000匹馬力。

最大路速達每小時60公里,越野速度為每小時42公里,續航力在每小時30∼40公里的速度下可達420公里,油耗每100公里為240公升,使PzH-2000自走砲的機動性基本上與主力戰車相同。

而車上的52倍徑155mm榴彈砲俯仰角度為-2.5°~+65°,最快能在9秒內發射3發砲彈、射擊10發砲彈只需56秒、20發則需1分47秒,後續持續射速也可達到每分鐘10∼13發左右,若使用增程砲彈,射程則可輕易超過40公里,在2013年還經過美軍使用「神劍」(Excalibur)精準彈藥實測,並成功命中48公里外的目標,且每一發的彈著誤差都不超過1公尺,令人相當滿意。

該砲能在2分鐘內由機動狀態到靜止、瞄準目標、發射10發砲彈後迅速轉移陣地,以免遭敵實施反砲戰。相較之下,美製的M109A3G卻得耗時超過11分鐘,兩款自走砲的戰場生存力在此可見一斑。

它的彈藥裝填也採全自動方式,兩名操作手能在12分鐘內,將60發容量的彈艙重新裝填完畢。由於採用自動裝填的方式,讓該砲擁有較高的射速,能夠執行精準的火力支援。而最多5發「同時彈著(按:指同一門火炮發射多發砲彈後,最後同時命中同一目標的能力)」(Time-On-Target,縮寫為TOT)的「多發同步射擊模式」(Multiple Rounds Simultaneous Impact, 縮寫為MRSI)更是技壓群雄。在阿富汗實戰的表現,它憑藉著遠距離精準射擊的威力,在極短時間內投射大量彈藥至目標區,讓敵軍來不及脫離前便遭受極大傷亡,為它贏得了「聯軍長臂」(The long arm of ISAF)的美稱。

中途殺出的程咬金:黑豹次世代戰車

由於KF-51 黑豹型主力戰車仍是以豹Ⅱ A4戰車底盤為基礎,發動機與變速箱也一樣,但畢竟這樣的車體設計已有三十多年了,而土耳其陸軍在2017 年的巴卜(al-Bab)戰役中,由於戰術與操作失當而遭反裝甲導引飛彈從車側與後方擊毀多輛舊式豹Ⅱ A4型戰車,證實車身的裝甲已不足以對抗現代化的反裝甲飛彈。

在不願走上繼續增加車重,以求得更高防護力的設計思路下,開發人員將心思轉移到主動防禦系統上,希望運用新型態的「金鐘罩」防護技術來抵銷厚重裝甲帶來的鈍重性,因此它的車重反而比美造現役的M1A2戰車還輕,機動性略有提升。

車上安裝了一款新式的雙人砲塔,搭載了增大的52倍徑130mm滑膛砲(最大射速每分鐘10發)和自動裝彈系統(由兩個旋轉式彈匣組成,每個彈匣容納10發砲彈;如有必要,則可以在車體外部再攜帶10發備用,讓攜行總量達到30發,彈匣重新裝填約需耗時5分鐘)。

這樣的火力攜行數量與現今的主力戰車相較實在偏低,因此也引起了一些議論。而砲塔除了配有1挺12.7mm的同軸機槍外,砲塔後方上部也裝置了1挺7.62mm機槍的遙控武器站(機槍仰角可達+85°),用以應付複雜的住民地環境,或低空飛行的直升機、無人機等。這輛戰車擁有先進的車長和射手觀瞄裝備,射控系統也整合了人工智慧(AI)技術,能對目標自動偵測與辨識,全車也安裝多部攝影機,大幅增強車輛對周遭環境的感知能力。

隨著戰場型態改變與無人機威脅的趨勢大增,KF-51黑豹戰車的砲塔與KF-41山貓步兵戰車一樣,也設計有模組化的功能型吊艙,讓它不再只仰賴本身搭載的130mm戰車砲與敵交戰。它在雙人砲塔內也設計有兩座、各能容納兩具「英雄120」(HERO 120)神風彈藥的模組化發射吊艙,平時收納不外露,在需要時才升起發射。該型神風彈藥可執行反坦克獵殺或摧毀其他戰術目標的任務,本體重量18公斤(彈頭重4.5公斤)、續航力60分鐘、飛行距離超過60公里。除了火砲威力驚人之外,這種新型態的非視線範圍打擊能力,預期也將會帶起後續各國在設計裝甲車輛上的仿效風潮。

相較於戰後德國長久以來在主力戰車編制上的4人制,KF-51黑豹戰車由於採用自動裝填系統,因此編制車組人員減為3名(車長、射手、駕駛手,取消了裝填手),但在內艙設計上,卻依然保有第4名組員的席位於左前方,這樣的彈性據稱是一種可擴充性的功能席位,旨在讓無人機、網路、電戰系統操作員或上級指揮官能臨機加入戰鬥,透過網狀化作戰系統運作,讓「黑豹」戰車具有「一車多能」的戰場效果。

雖然無人戰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將會推出,因此KF-51黑豹戰車是否會是最後一代有人版本的主力戰車,抑或是萊茵金屬公司從有人到無人戰車轉換期間的過渡性產品,以及能否在後續的競標案中脫穎而出,目前都是各國軍事觀察家們持續關注的焦點。

而萊茵金屬公司高層在2023年2月時曾透露,正在與烏克蘭政府商討採購黑豹主力戰車和KF-41山貓步兵戰車的議題,甚至包括在烏克蘭設廠直接組裝等技術性問題,預計可投入約2億歐元的資金,在烏克蘭選址設立萊茵金屬工廠,預計每年最多可生產400輛黑豹戰車。此案歷經數個月協商之後, 德國終於在2023年5月發布消息,放行萊茵金屬公司赴烏的投資設廠案,並和「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UkrOboronProm)公司組成一家合資企業,負責維修和製造戰車。萊茵金屬希望從作戰車輛的保養和維修工作開始,至於生產,則可能會先從「狐」(Fuchs)式裝甲車著手。儘管烏克蘭對KF-51主力戰車和KF-41步兵戰車更感興趣。但後續能否在烏克蘭境內躲過俄羅斯的空襲,並順利量產出最新銳的德國戰車,讀者們不妨拭目以待,畢竟要在基輔組裝該新型戰車,至少也需要花上15到18個月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