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北台灣多處紅色海灘 漢光演習著重北部防禦
北台灣三面環海,大中小海灘皆有,因此演習非常重視。(IDF經國號粉專提供)
〔記者吳哲宇/台北報導〕今年「漢光39號」實兵操演科目集中在反敵軍登陸及空機降,除首度驗證桃園機場反空機降行動之外,也擴大八里灘岸戰防設施。而近年國軍在北台灣越趨重兵佈署,不只是因應防止共軍發動閃電戰及斬首作戰,紅色灘頭多集中在北台灣也是原因之一。
在共軍投送能力增長下,國軍對反機降作戰尚缺經驗,因此加強演習。(資料照)
淡水河直通總統府 國軍重兵鎮守防閃電戰及斬首作戰
關於紅色海單的名單及定義,各方說法不一,但多聚集在北台灣已是事實,以美國專家學者列舉的14處海灘,有10處在北台灣;而以國軍本身評估的共軍主力登陸灘頭,以及自身演習時使用的灘頭,北台灣也有8處。粗略可分為東方的宜蘭面和西方的北桃面;細分又可分三部為宜蘭一面、東北角一面和台灣海峽面,從這個角度來說,北台灣可說是三面受敵,因此國軍多數部隊也聚集於此,並透過有限兵力進行部隊機動調度來區分共軍主要及次要部隊。
敵軍多路進攻下,可進行策應、支援、配合。(記者涂鉅旻製圖)
而北台灣面海的三面,又以海峽面威脅最大,從南到北由竹圍、八里及沙崙三個登陸沙灘組成一個登陸面。在共軍近年「多層雙超」的戰法下,已組成由對岸直接運輸機空降和直升機空降、兩棲船團的直升機空降及登陸船團登陸的攻擊態勢。敵軍可藉由這三個灘頭,分別向內陸挺進。竹圍方面與桃園機場空降部隊配合;八里方面與台北港行政登陸部隊配合;八里和沙崙確保河口安全後,敵軍小艇可朔河直通總統府,同時與松山機場機降部隊合圍;八里一部除確保朔河部隊安全,並與竹圍桃機部隊對林口台地形成鉗形攻勢,佔領林口高地後對桃竹和台北盆地能一覽無遺。
由於這樣的地理環境,國軍多年來對此都很頭痛,國軍就曾演練新戰法,除了在出海口阻擊登陸部隊,也將油桶布置水中,引爆後阻滯敵軍朔河小艇,並在河道兩岸設置火力點,甚至還規畫過炸毀關渡大橋的方案以阻塞河道,並以憲兵為主力,在城市戰中阻擋敵軍前進,殲滅雙北機場、河流敵軍。近期採購的「火山布雷系統」,也是為了要在沙灘遲滯灘頭登陸部隊。
今年新的漢光演習,在實兵部署上,因應後備戰力改革,將守備部隊任務分為灘岸防禦、基礎設施防禦及城市防禦,以建立縱身防禦效果。這點可在漢光演習期間的桃園同心操演中觀察出來:國軍以灘岸守備旅為第一線阻擊部隊;軍校學生部隊組成第二線守備部隊;地方後備旅組成城市守備部隊;國軍聯兵旅則組成打擊部隊,掃蕩受多層防線削弱戰力的登錄敵軍。
紅色海灘不只14處 慎防敵軍小溪匯成河
雖然目前共軍不管是在兩棲或空運投送能量上,能一次投送的部隊數量都還不足,所以縱使北台灣三面環海,國軍依然能判明共軍主力位於何處,而進行部隊機動調度防禦部署,其餘海岸予以監視即可。
但依據過去戰爭經驗理論,攻擊方在主要登陸灘頭旁,也會設置次要登陸灘頭,以進行支援主要灘頭、牽制守方等任務。例如八里至竹圍間的海岸線即為次要登陸灘頭,可預見會有小股敵軍不斷滲透登陸並聚集。又沙崙以北的北海岸,其實有多個中小型灘頭,若將來共軍頭送能力增長,或共軍選擇不計傷亡,決定強渡海峽,敵軍可利用長達140公里的北海岸海岸線的中小型海灘,以主力為掩護,進行不間斷地滲透登陸,躲藏進大屯山群中,最終小股兵力也可能匯聚成有威脅規模的部隊,國軍尚需對此慎防。
北海岸雖為岩質海岸,卻也有多個中小型海灘,且離山區距離近,容易躲藏,圖為金山中角灣。(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