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AI」助戰術近程無人機追蹤敵目標 下一代還可以投彈!
中科院於今年航太國防展之中,展示新一代「戰術近程無人機」,具備掛載巡飛彈、炸彈與醫療物資的能力。(記者涂鉅旻攝)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2023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匯聚多項國內、外軍事科研產品與成果,為「國防自主」重要推手的中科院亦展示多款無人機,根據官方釋出的旋翼型「戰術近程無人機」影片顯示,該型機可運用先進的AI(人工智慧)技術,自動識別與追蹤敵目標。新款機種更可以掛載「巡飛彈一型」、小型炸彈,成為「偵、打一體」的迷你殺手。
中科院研製的第一代「戰術近程無人機」。(資料照)
中科院研製的「戰術近程無人機」外觀如同迷你版直升機,陸軍司令部自前年至今年編列採購預算,共投入7億7998萬元籌獲50套、100架,主要供陸軍聯合兵種營遂行偵蒐、預警任務,現已於聯兵營服役。這型無人機的機長180公分,重25公斤,飛行時速64公里,最大升限約1500公尺,續航力約1小時,導控距離約30公里左右。由於輕便、操作簡單,官兵只需接受2周訓練即可操作。
「戰術近程無人機」運用AI輔助追蹤地面目標。(取自中科院影片)
根據國防部明年度公開預算書顯示,陸軍自明年至2026年將執行第二階段採購,將以12億8015萬9千元採購201架,使聯兵營、步兵營皆能有效實施「地形限制上戰術偵查與監視」任務,獲取即時戰場情資,並提供指管系統情資研析,滿足整體情監偵需求。明年將獲得20架、後年96架、2026年85架。
「戰術近程無人機」有助於地面部隊打破地形限制,即時掌握敵軍動態。(取自中科院影片)
根據中科院最新發布的影片介紹,「戰術近程無人機」的關鍵元件都需通過防水、防塵測試,也可在夜間、強勁海風與極端天候下運作,並具備抗干擾、遠距傳輸能力。而這款無人機的「黑科技」,即為透過AI輔助進行智慧化識別,可自動辨識、跟隨目標,因此可追蹤在路上奔馳的車輛,IR紅外線則可即時掌握地面人員行蹤。新一代「戰術近程無人機」具備掛載「巡飛彈一型」的能力。(記者涂鉅旻攝)
為因應無人機「偵、打一體」趨勢,中科院於今年航太國防展中,展示三款「戰術近程無人機」的次世代構型,比起瘦長的「一代機」,新款構型更顯得扁平,除了具備在視距外鎖定敵目標的雷射標定性能外,更新增掛載裝備的能力,除了醫療物資,還可以掛載中科院研製的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一型」及小型炸彈,用途更加廣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