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灣無人艇作戰發展怎麼走?從美、烏、土國海軍看方向
圖為雷虎科技於今年台北國防展展出的「海鯊號」無人艇原型。(記者陳治程攝)
〔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遙控模型起家的「雷虎科技」,上月發表「海鯊號」(Sea Shark 400)首艘原型無人艇。4公尺長的船體下,擁有時速65公里、航程300公里的機動性能,而在上周結束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展中,這艘無人艇換上藍色塗裝,正式向大眾亮相。「海鯊號」的船型俐落、外部裝備簡潔,船艏甲板處有一組影像鏡頭,船尾則有一組噴射推進泵,應為高匿蹤性的偵察無人艇;不過雷虎董事長陳冠如表示,「海鯊號」做為多功能的無人水上載台,在符合國防部「軍用商規」的基礎下,未來也有可能衍生出攻擊型的「海鯊號」。
而在「海鯊號」問世10個月前,中科院亦首度對外展示「勇武遙控靶船」,尺寸約為「海鯊號」兩倍,裝有攝影機、射頻干擾器、角反射器及射譜模擬器等設備,最大遙控距離60公里,雷達反射截面積(Radar Cross-section, RCS)僅500平方公尺。該船雖是以空軍對面攻擊靶船為設計導向,但院方官員透露,「勇武」確有成為自殺無人艇的技術可能性。
過去一年半的俄烏戰爭,無人機、艦大軍在戰場上頻頻建功,讓全球軍隊趨之若鶩,台灣雖跟上這股浪潮,但在無人艦的發展上仍有待加強,在有限資源下,台海若要快速形成戰力,應該主打「偵察」、「攻擊」,或是「偵攻並行」?或許從以下三國的無人艦發展,能看出端倪。
美國海軍:主修運補、副修遠攻,做有人艦強力助手
美國海軍於2015年首度提出「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的「分散編隊」概念,並在2018年由時任海軍作戰部長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正式定義「分散式海上作戰」(DMO)概念,為應對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提出了防衛作戰構想。
隔年,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CO)以「幽靈艦隊大君主計畫」(Ghost Fleet Overlord Program),選定「朱瓦特級」驅逐艦中隊(ZRON-1)轉為水面發展中隊(Surface Development Squadron 1, SURFDEVRON),並納編「海獵號」(USV Sea Hunter)為首艘無人艦,並分三階段發展無人艦的作戰能力。自第二階段起,海軍將著眼有人驅逐艦和無人艦的聯戰驗證,持續至2023年;預計隔(2024)年進入中、大型無人艦的量產階段。
美海軍自2019年以「朱瓦特級」驅逐艦中隊轉型為「水面發展中隊以來」,至今已擁有6艘中、大型水面無人艦。圖為日前首度抵達日本橫須賀軍港的「槍騎兵號」、「水手號」大型無人艦。(美國海軍第7艦隊官方推特)
不過,海軍於2022年接手「幽靈艦隊大君主計畫」,並接收「海獵號」、「海鷹號」、「水手號」、「游牧人號」四艘無人艦後,於同年5月增編「無人艦第一分隊」(USVDIV-1),授予無人艦群正式的作戰編制。除上述4艘無人艦外,海軍將有含「水手號」大型無人艦、「先鋒級」遠征運輸船「阿巴拉契科拉號」等7艘中、大型無人艦,並計畫自2025年起採購9艘大型無人艦,至2028年,海軍無人艦隊將達16艘,形成後勤補給、支援火力的一大助益。
烏克蘭海軍:全力出擊,擊殺於無形
烏克蘭是陸戰優先於海戰的國家,但自去年10月成功襲擊俄佔克里米亞的「塞凡堡」(Sevastopol)海軍基地後,其無人艇的不對稱戰力,至今已接連「收掉」多個高價值目標。上月24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獨立建國紀念日,向多支武裝部隊授予戰鬥旗,其中就包含執行海上特種作戰的「第385無人作戰獨立旅」。
美國海軍潛艦專家薩頓(H.I Sutton)整理烏克蘭軍方從去年夏季所曝光的無人艇、艦圖表。(取自 H.I Sutton 官網)
雖然基輔當局未對這支海上部隊是否配有無人艇,但據美國海軍潛艦專家薩頓(H.I Sutton)整理,烏克蘭軍方從去年夏季就開始進行無人艦的研發與部署;今年7月,烏國海軍的新型「海上寶貝」(Sea Baby)無人艦,更因官方證實攻擊克里米亞大橋而曝光;同月的土耳其國際防務展(IDEF 23')中,烏國防企業更展出新一代的「Magura V5」自殺無人艇,在高機動性的基礎下,將船身設計得更加隱密,進一步強化水面打擊戰力。此外,烏軍更有發展小尺寸的「Toloka TLK-150」水下潛艇、航程達1000公里的「Marichka」潛艇,讓海軍雙管齊下,將近海防衛的陣容打造得更加完整。
土耳其海軍:一船多用,上下兼顧
同樣在今年7月的土耳其國際防務展上,由梅特克森(Meteksan)、阿瑞斯(Ares)造船廠聯合打造的「ULAQ KAMA」無人艇正式亮相,艇長11公尺,最大航程400公里,極速可達每小時65公里,除情監偵(ISR)和電戰、抗干擾能力外,也能整合「Cirit」反裝甲飛彈、「Atmaca」反艦飛彈等國造武器,變身武裝無人艇(AUSV),反艦、反潛、掃雷都可以。
ULAQ ailesinin yeni üyesi ULAQ KAMA Sarfedilebilir İnsansız Deniz Aracı'nın lansmanını IDEF 2023’te gerçekleştirdik.
— Meteksan Savunma (@MeteksanSavunma) July 25, 2023
Düşmanca niyete vurulacak en etkili silah olması için ürettiğimiz ULAQ KAMA, bu uğurda her daim kendisini feda etmeye hazır.
Ülkemize ve müttefiklerimize kutlu… pic.twitter.com/wpcZwnl1bO
不過,這只是土耳其無人艇研發的一小部分而已,另有由提爾桑(Dearsan)造船廠製成的「SALVO」無人艇,偵察與武器整合方面近似「ULAQ KAMA」,但速度與航程較後者優上15%至20%。
土耳其Dearsan造船廠製成的「SALVO」無人艇,機動性能較「ULAQ KAMA」優異。(土耳其Dearsan造船廠官網)
還有一種強調「蜂群」作戰的無人艇,就要提到由塞法恩(Sefine)造船廠與阿瑟爾桑國防工業集團(ASELSAN)合作推出的「Marlin」、「MIR」、「Albatros-S」無人艇,分別做為反艦、反潛與偵蒐用途,可謂三位一體的無人作戰艇群。若綜合前述兩款無人艇,土耳其無人艇的路線雖非大噸位,但系統整合性強,偵、打功能也是應有盡有。
「Marlin」反艦無人艇。(土耳其阿爾瑟桑國防工業官網)
Ülkemizde ilk kez insansız deniz aracından torpido atışı gerçekleştirildi. Denizaltı savunma harbi için geliştirilen MİR İDA'dan yerli torpido kovanıyla yapılan hafif torpido atışıyla sualtı harbine yönelik yeni kabiliyetler için bir eşiği daha geçtik.@aselsan @sefineofficial pic.twitter.com/MwGDSpHqvr
— Ismail Demir (@IsmailDemirSSB) April 18, 2023
「Albatros-S」偵蒐無人艇。(土耳其阿爾瑟桑國防工業官網)
若要從以上三國的無人艇發展汲取方向,考量我國軍船艦的研製能力,美國海軍的中、大型潛艦可能較耗工費時;而烏克蘭、土耳其的小噸位無人艇則是我國能夠投入的建軍路線,若再參酌軍方針對共軍反介入/區域拒止的作戰想定,則可嘗試先發展運輸型、攻擊型的無人艦艇,有望將戰時運補斷鏈、海上作戰劣勢的問題降低,進一步實踐「不對稱作戰」的戰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