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國產潛艦第1批次量產預算明年下半年提出 台船廠房可同時3艘建造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日前參與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艦」命名暨下水典禮。(取自AIT臉書)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產潛艦原型艦「海鯤」艦本月開始進行HAT泊港測試,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SAT海上測試,政府高層人士今天指出,儘管近來有關潛艦國造的紛爭不斷,但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及維持潛艦量產種能,潛艦後續生產的計畫在原型艦測試過關後,不能停也不會停,第1批次量產型潛艦的生產計畫及預算規模,預料會在明年下半年提出,送交立法院審議。
至於第1批次量產型潛艦的生產數量,是採單艘建造,還是2艘丶3艘同時建造生產,高層人士說,若採3艘同時建造,連同重型魚雷及潛射飛彈的經費在內,預算規模可能達到千億元左右,國防部年度預算可否容納的下,或直接拉出來以特別預算方式提出,這些都是必須考量的地方,若採單艦甚至是2艘艦一起建造,重型魚雷及潛射飛彈採購案也另外列在年度備採購預算中進行,則可能不會用到特別預算。
潛艦小組召集人丶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日前曾說,加上現役劍龍級潛艦,他期望我國可用於作戰的潛艦數量,能於2025年達到3艘、2027年達到4艘,亦即除了潛艦原型艦之外,量產型的國造潛艦數量會先建造1艘。
但高層人士指出,以台船的潛艦專用生產廠房的量能來看,其實最大量能是可以同時容納3艘潛艦進行生產建造,更何況同一批次的潛艦生產時,若能同時採購2艘以上潛艦所需的各項裝備,其成本會比單艘建造丶採購裝備來的划算,量產型潛艦的建造不應僅限定在單艘方式進行。
他表示,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在設計與建造時,就預留了許多可增加丶更換設備的空間考量,因為原型艦的測試過程一定會發現許多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外殼是否要加裝消音瓦丶潛艦電瓶是否需要改用新款等等,海軍測評小組在HAT及SAT階段,都會提出各項建議,做為潛艦後續艦進入批次量產時的參考依據,預期在第1批次量產型潛艦進行建造時,就會是小改款的國造潛艦版本。
從海軍臉書釋出的潛艦尾部照片來看,其外觀較模型新增了一對小型平衡翼。(圖片擷取自中華民國海軍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