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士兵的「鋼鐵同僚」 美陸軍輕型機器人戰鬥車將現北美地面裝備展
史崔克甲車衍生型「四分衛」採柴電混合驅動,並裝有主動防禦和電戰抗干擾系統,搭配先進光電感測器,有效為士兵提供更全面的戰情資訊,提升決策效率。(通用動力陸地系統官網)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美國陸軍上(9)月20日宣布啟動「輕型機器人戰鬥車」(RCV-L)第一階段原型車研發,該階段選擇四間軍工廠商,以總計2472萬美金(約新台幣7971萬元)、為期一年的時間生產原型車交付陸軍測試,競逐後年的最終得標者;而本周將登場的北美年度最大地面裝備展「美國陸軍協會」(AUSA)年會,也將看到這些與步兵並肩作戰的「鋼鐵同僚」同場亮相。
據美國陸軍官方新聞稿表示,上述四家廠商分別為McQ、德勢隆系統(Textron System)、通用動力陸地系統(GDLS)、奧希科什防衛(Oshkosh Defense),依據合約內容和生產規劃,這四家廠商在接下來一年必須生產兩輛原型車接受陸軍測試,再從其中選出最終得標者,自2026年起依序進行全系統原型車測試、量產,預計2028年正式交付陸軍部署。
鑒於烏俄戰爭啟示,無人戰鬥系統已成下世代戰場新趨勢,而美國陸軍早於2017年所提「六大現代化計畫」(six modernization priorities)子項、「下一代作戰車輛」(NGCV)計畫中明列「輕型機器人戰鬥車」的開發項目,而輕型RCV是專為地面步兵設計的戰鬥車輛,透過車載的先進戰術感測器,為步兵提供態勢感知(SA)、多領域作戰及火力支援,以半自動方式操控執行步兵的「偵察」或「護衛」任務,達成「人機整合」(Human-machine integration)的戰術目標。
綜觀本次AUSA年會所展出的輕型機器人戰鬥車,由通用動力陸地系統推出的史崔克衍生型「四分衛」(StrykerQB)採用柴電混合驅動,並裝有主動防禦和電戰抗干擾系統,搭配先進光電感測器,有效為士兵提供更全面的戰情資訊,提升決策效率;由McQ開發的「狼X」(WOLF-X)原型車裝有一挺30公厘的Mk44機槍,強調能由CH-47D「契努克」直升機吊掛運送,兼具火力和運輸機動性。
由McQ主導開發的「狼X」(WOLF-X)原型車裝有一挺30公厘的Mk44機槍,強調可由CH-47D「契努克」直升機吊掛運送,火力和運輸機動性兼具。(HDT Global 官網)奧希科什防衛推出的輕型機器人戰鬥車採履帶式設計,具備多元地形的適應力,並以高酬載、模組化武器搭配的特色獲軍方青睞。(奧希科什防衛官網)德勢隆系統自2019年啟動「粗齒鋸」(RIPSAW)機器人戰鬥車開發,發展中型M5和圖中的M3輕量構型。(德勢隆系統官網)
和前兩款車型不同,奧希科什防衛推出的輕型機器人戰鬥車採履帶式設計,具備多元地形的適應力,並以高酬載、模組化武器搭配的特色獲軍方青睞;而同採履帶輪的德勢隆系統「粗齒鋸」(RIPSAW)系列機器人戰鬥車,2019年開發至今已衍生出中型M5和輕型的M3構型,以超過3000公里的測試驗證全地形的克服能力,和八輪甲車構型分庭抗禮。
我國近年在無人飛行、水下載具的研發成果雖有目共睹,但地面部隊無人裝備研發則尚無進展,同時加上國內少子化現象持續擴大、以及志願役招募成效不佳等人力問題,除美軍上述「機器人戰鬥車」的開發設計可作陸軍裝備參考外,另一方面也能參照他國改裝現役步兵戰鬥車輛的經驗,如加裝遙控裝置或機槍等,不只能補足國軍人力問題、活用老式裝備,讓國軍戰力更加符合未來戰場的新興趨勢。
我國步兵作戰單位擁有大量的美系M113、國造CM-21裝甲車,為彌補國軍人力問題和未來戰場趨勢,可嘗試以這些裝備進行自動化改裝,為陸軍作戰帶來新戰法和生態。圖為花防部執行防空疏散機動演練。(取自中華民國陸軍官方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