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書摘》步步為營:解讀美中台未來7種情境

2023/12/02 10:34

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丶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兼台灣研究講座主任何瑞恩(Ryan Hass)丶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及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丶布魯金斯研究院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三人,聯合發表新書「步步為營」,深入解讀美中台未來7種可能情境。(圖: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本文摘錄自作者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中國中心兼台灣研究講座主任何瑞恩(Ryan Hass)丶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及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丶布魯金斯研究院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卜睿哲(Richard Bush) 新書《步步為營》,由TVBS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刊載)

引言(摘錄)

評估挑戰

綜觀美台關係和美中台三方關係的歷史,可以看出一連串此消彼長的變化,而非平靜無波的穩定發展。美中台任何一方採取的行動,都會促使另外兩方調整其政策和作法。

近幾十年來出現了幾個主要趨勢:首先,無論兩岸之間的氛圍是合作友好還是劍拔弩張、無論美中之間的關係如何變動起伏,美台關係都不斷深化,而且合作交流的層面更加廣泛。此趨勢是由美國和台灣政府合力推動,因為雙方都認為更深厚、更廣泛、更緊密的關係才能為彼此謀取最佳利益。一直以來,美國政府中都有人主張台灣可以作為美國對抗中國的籌碼,例如,美國可以藉由強化與台灣的關係,讓中國為其不良行為(例如造成香港的政治動盪和南海的主權爭議)付出代價。然而,除了在二○一七年到二○二○年,這個觀點其實不怎麼受到重視,並未成為主流的外交政策思維。雖然這種觀點偶爾會出現在無約束效力的國會立法草案中,但並未主導正式的決策。也就是說,美國之所以決意強化與台灣的關係,並非為了把台灣當成對付中國的棋子,主要還是因為相信這樣的關係才能符合美國價值,並為美國人民謀求利益。

再者,隨著中國國力大幅提升,中國政府不只能藉由強化軍備、提升軍力來威脅台灣,也有能力採用更多非軍事手段對台灣施壓。中國的崛起不僅帶動中國國內民族主義高漲,中國政府也更積極對外尋求更大的利益。然而,中國的改變並未刺激台灣政府做出相應的措施,台灣政府並未大幅提高國防開支,也沒有加緊完善保衛台灣的戰略計畫。

第三個趨勢是中國口口聲聲要統一的主張,愈來愈少台灣人民(Taiwan people)3認同。台灣在一九九○年代早期已實現民主轉型,使台灣人民能夠對兩岸關係發表看法。二○一九年中國政府粗暴地推翻了對香港的「一國兩制」,這讓台灣人民更難相信中國能用近似的模式妥善處理兩岸關係。

綜觀以上三大趨勢,美中台三方政府內有許多人都在分析,現階段兩岸是否能繼續維持這個沒有共識但也沒有嚴重衝突的現狀。如果無法維持下去,中國是否會用軍事力量打破僵局?很多專家和美國的高級軍官都認為,戰爭的號角已經吹得愈來愈響。這類人士認為戰爭難以避免,通常是基於以下幾個論點: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有信心在兩岸衝突中取勝;中國領導人認為未來對中國有利的條件可能逐漸減少,因此應該趁目前情勢大好盡快併吞台灣;習近平的野心讓他無法耐心等待,他很有可能在卸任前為了統一台灣而發動戰爭;國家的實力和野心通常成正比,隨著中國軍事力量與日俱增,中國政府的胃口也就愈來愈大,中國政府若想發動軍事力量統一台灣,一點都不奇怪;還有一些非台灣專家主張,中國因為自身不易研發尖端晶片,所以可能為了控制台灣引領世界的半導體製造廠而併吞台灣。二○二二年二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後,上述這些論點都更加受到關注。普丁(Vladimir Putin)發動的戰爭讓很多人都忍不住想問:今日的烏克蘭是否就是明日的台灣?

這份書稿送印的時間為二○二三年二月,此時烏克蘭戰爭的結果還不確定。不過俄羅斯軍隊似乎已經放棄最初以武力併吞烏克蘭的野心,只企圖占領烏克蘭東部領土,如今雙方軍隊仍在地面上進行一場場消耗戰。烏克蘭戰爭突顯了軍事衝突難以預測的特性,誰勝誰負並非單純由參戰各方的軍力決定。要說台灣能從俄烏戰爭中學到哪些教訓,現在恐怕還言之過早。

然而,如今可以確定的是:烏克蘭戰爭提醒我們在二十一世紀仍有可能爆發戰爭,二○二二年八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採取的軍事行動正好支持了這一論點。當決定開戰的權力落入幾乎不受監督制衡的專制領導人手裡,爆發武裝衝突的風險就更進一步提高。烏克蘭戰爭至少提醒眾人,台灣海峽的確有可能爆發戰爭,也提醒了美國、台灣和其他盟友,必須盡快設法加強對應中國的威懾。

烏克蘭戰爭也讓眾人重新關注核武的影響力。美國不願意直接參與烏克蘭戰爭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俄國擁有核武,美國擔心如果直接參戰,會讓普丁有很好的藉口發動核武戰爭。而如今正在快速發展核武的中國,無疑也注意到了,普丁因為擁有核武,才讓其他國家不敢輕舉妄動。

俄烏戰爭提醒台灣必須加緊儲備燃料、食物、彈藥等重要物資,以備不時之需。此外,烏克蘭經驗也提醒台灣領導人,應該建立強大後備部隊和地方防衛部隊,以於戰時保護特定地區。

不過,台灣也不該「過度借鑑」烏克蘭經驗。雖然台灣和烏克蘭旁邊都剛好有個虎視眈眈、企圖併吞他們的專制大國,但除了這點,兩國的情況還是有很多差異,不能直接拿來類比。烏克蘭在地理位置上緊鄰俄國,而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卻隔著一百英里寬的台灣海峽。別小看這一百英里寬的海峽,要知道,台灣海峽的寬度大約是英吉利海峽的三倍,而二戰期間同盟國的部隊要向歐陸發起進攻時,光是要越過英吉利海峽,就讓他們頭痛不已。此外,台灣已經擁有成熟的民主體制,雖然處於地緣政治複雜動盪的區域,卻充分彰顯了自由的價值觀,而烏克蘭尚未完全民主化,且仍需克服普遍存在的政治貪腐問題。再者,台灣位於全球價值鏈中的核心位置,對全球經濟是否能順利運作具有重大影響力,這點也和烏克蘭不同。美國還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確立了一項政策:美國政府將堅決「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然而美國對烏克蘭卻沒有類似的法律或政策,來指引美國在烏克蘭遭受威脅時該如何應對。

換句話說,雖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一場悲劇,也該受到強烈譴責,但我們還是必須根據這場衝突本身的特點來進行評估,而不是直接預測烏克蘭如今的命運就是台灣未來的下場。台灣和烏克蘭存在諸多顯著的差異,目前實在很難斷定台灣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