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鯨級」潛艦還在造 日川崎重工悄揭下代潛艦研發重點
日本「大鯨級」四號艦「雷鯨號」(JS Raigei, SS-516)。(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有「親潮級」、「蒼龍級」與「大鯨級」三大潛艦主力,其中「大鯨級」全面採用柴電、鋰電池系統的動力組合,是日本海自未來接班「蒼龍級」潛艦的新一代水下先鋒。不過,「大鯨級」尚在陸續建造的情形下,其製造商川崎重工(KHI)近日於年末成果報告中,悄悄放入下一代潛艦發展的最新資訊,令外界開始好奇日本在大鯨級潛艦後的新型潛艦,還會有什麼新技術出現。
《Naval News》報導,根據川崎重工提出的「集團願景2030」(グループビジョン2030)報告書,其研發的下一代潛艦將聚焦以下幾個重點:更高的匿蹤性、態勢感知、機動性,以及二氧化碳分離捕獲技術。
日本川崎重工「集團願景2030」報告書指出,其研發的下一代潛艦將聚焦四個重點:匿蹤性、態勢感知、機動性,與二氧化碳分離捕獲技術。(擷自日本川崎重工「集團願景2030」報告書)
報導指出,前述三點的強化揭示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略轉型,以往在北邊鄂霍次克海(the Sea of Okhotsk)、南方中國東海的情蒐和戰備任務將更加頻繁;另一方面,應對北韓未來可能同時擁有彈道飛彈潛艦(SSB)、彈道飛彈核動力潛艦(SSBN)等威脅,日本必須做動力、雷達系統的升級。
此外,從官方報告書中下一代潛艦的3D建模觀察可見,其水平操縱面的位置與現役「大鯨級」潛艦不同。「大鯨級」潛艦的水平操縱面位於艦身帆罩處;下一代潛艦的水平操縱面,則設置於艦身前端的上側,以提高潛航時的機動性能。
日本海自「大鯨級」首艦大鯨號(SS-513)的水平操縱面則設置於潛艦的帆罩前端。(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
與報告書中的下一代潛艦的3D建模比較,其水平操縱面的位置與現役「大鯨級」潛艦不同。下一代潛艦的水平操縱面將改置於潛艦艦身前端的上半部。(擷自日本川崎重工「集團願景2030」報告書)
值得一提的是,川崎重工現正配合日本防衛省主導的「戰區外飛彈」(Stand-off missiles)研發計畫,下一代新型潛艦有望裝上潛射型垂直發射系統(VLS)。現役「大鯨級」潛艦的攻擊能力主要由魚雷、反艦飛彈構成,若下一代潛艦正式安裝垂直發射系統,不只將大幅增強海自的主動打擊能力,也將連帶提升日本自衛隊的聯合作戰能力及戰略嚇阻能力,值得後續關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