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新型救難艦」交船延宕 台船低調:雙方依合約執行
海軍「新型救難艦」交船延宕,台船低調指「雙方依合約執行」。圖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右)與時任海軍司令的劉志斌(左)共同主持首艘艦安放龍骨典禮。(資料照)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2022年3月15日,台船發布建造海軍「新型救難艦」安放龍骨典禮訊息,聲稱預計2023年交船。不過,疑因部分裝備延誤抵台,海軍也修改「安海計畫」,導致首艘艦「大武號」原本預計今年3月中旬交船,又傳出因裝備未到位而延宕。
對此,原本台船對外證實無法在3月中旬交艦,已協調儘速交運裝備,希望5月20日之前,能完成交船儀式,但今天低調表示:「雙方依合約執行。」
據了解,海軍新型救難艦代號為「安海計畫」,2021年8月開工,2022年3月15日,首艘「大武艦」安放龍骨典禮在台船高雄廠區舉行,由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與時任海軍司令的劉志斌共同主持,指新型救難艦為海軍重要造艦計畫,於2020年12月4日簽約,合約交期2023年9月13日,總金額29.75億元。
去年9月5日,本報依知情人士證實的訊息,指台船預計2024年元月,將新型救難艦原型艦交付海軍,相關後勤計畫也已完備。不過,至今仍未交船,凸顯當時安放龍骨典禮所稱的「合約交期2023年9月13日」,早已跳票。
根據台船揭露的公開資訊,新型救難艦原型艦全長87公尺、寬15.5公尺,滿載排水量約3250噸,滿載時速18節,可執行拖帶、救難與水深500公尺的水下作業,並配備水深可達100公尺的潛水作業系統。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