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距台一箭之遙!美菲陸戰隊在巴士海峽3小島演練阻中突破島鏈

2024/05/27 16:24

美軍陸戰隊實際演練發現,「魚鷹」(Osprey)運輸機無法降落在距離台灣約140公里的菲律賓雅米島。(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我國總統賴清德就任後,中國立即在台灣周邊大規模軍演,台灣防衛議題再次成為國際焦點。《華爾街日報》(WSJ)26日報導,美國和菲律賓的陸戰隊4月底、5月初曾在菲國北邊距離台灣僅一箭之遙的小島演練,包括熟悉島上地形、資源,模擬如何在不被中國偵測到的情況下蒐集戰場情報,俾便在開戰之初為美軍和盟軍爭取反應時間,阻止中國突破第一島鏈,以及反制中國的「反介入」行動。

報導指出,參與這次演練的美軍第3陸戰隊濱海團在2年前創建,是陸戰隊歷經數十年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後,為應對大國競爭所進行的改革之一。該部隊演練的地點,為巴士海峽的雅米島(Mavulis)、伊巴雅特島( Itbayat)和巴丹島(Batan),從最近的菲國大島搭乘黑鷹直升機僅需花費1個半小時,且這些島嶼距離台灣最南端不到100英里(約160公里),不到1小時就可以抵達台灣。美軍認為,能從最靠近中國的島嶼與共軍作戰至關重要。

在演習中,美、菲陸戰隊員分批部署在不同島嶼沿岸,攜帶飛彈和雷達盡可能地快速移動,如此,中國的飛彈、感測器和無人機就不會發現他們。美軍第3陸戰隊濱海團指揮官黎漢(John Lehane)表示,「對手必須花費大量資源,來釐清我們在哪裡以及在做什麼,我們讓他們(中國)的決策變得更複雜」。

華盛頓郵報記者隨行觀察發現,在嚴峻、偏遠的地點部署有許多困難,有些地區僅有小型直升機停機坪,也不總是有足夠寬的道路可運送雷達系統、飛彈發射器,且他們目前也沒有足夠的小型機動艦艇,對人員和裝備補給帶來挑戰。尤有甚者,中國是在「自家後院」作戰,擁有強大的飛彈庫、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無人機,以及廣泛的監視網路,美軍陸戰隊光是打開收音機或雷達,都可能暴露位置。

美軍陸戰隊的目標之一,是在衝突的早期階段讓中國陷入困境,為其他美軍就定位爭取時間。他們將在前線使用感測器和小型無人機獲得戰鬥地點特寫照片,並發射飛彈摧毀中國船隻,或將目標數據發送給美軍和盟軍的戰機或船隻,以進行攻擊。

肆應島鏈防衛 陸戰隊須「輕裝上陣」還須顧及火力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顏森(Benjamin Jensen)分析,這些規模更小、更靈活的部隊將充當「21世紀的瀕海騎兵」,理想狀況是在第一島鏈島嶼都部署這種部隊,並在各島之間機動行動,迫使中國「不斷搜尋」這些部隊的蹤跡卻徒勞無功。

為此,這些陸戰隊必須「輕裝上陣」,但同時仍具備殺傷力,能夠跨越廣闊的島鏈獲取食物、燃料和飛彈,並蒐集大量有關敵人行動的訊息,而不洩露自身資訊。成立2年來,美軍第3陸戰隊濱海團在夏威夷群島訓練,在加州進行模擬作戰,並4度前往菲律賓。他們正演練在保持隱蔽情況下進行通訊的策略,例如在電磁頻譜中製造大量噪音來迷惑敵軍,或引起敵軍對不同編隊的注意,且「障眼法」亦可能包含其中。

協助監督演習的美軍中校艾德格(Mark Edgar)表示,他們一直在評估這些島嶼的潛在作戰狀況,包括了解如何取得水和食物,是否須使用攜帶式淨水系統,來取用溪流中的水;查看港口狀況,了解必須使用多少燃料;確認直升機是降落在田野或緊急著陸點;測量道路和橋樑,以確定可攜帶哪種類型的車輛;同時在島嶼面向台灣的北部地區仔細觀察。

此外,在距離台灣僅88英里(約141公里)、無人居住的雅米島,陸戰隊也了解到V-22魚鷹型飛機 (Osprey)無法在此降落,且衛星上看似適合行走的山路,其實並不好走等訊息。艾德格表示,沒有什麼比陸戰隊員實際踏上那片土地進行觀察更有效,「這就是我們學到最多的地方,我們稱之為物理偵察」。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瓦瑟(Becca Wasser) 表示,萬一中國攻打台灣,美軍陸戰隊濱海團將動員起來,阻止中國艦隊跨出第一島鏈、對從遠處因應中國進攻的美軍帶來威脅。美軍第3陸戰隊濱海團反空降營上校阿諾德(James Arnold)說明,「我們把腳踩在門上,這樣盟軍的其他人員就不會被關上門」。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