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圖解軍武》中共「福建號」航艦海試 戰力對台海有什麼影響?

2024/05/28 10:41

中共解放軍本月2度執行第三號航艦「福建號」海試,為「藍水海軍」戰略做準備,接著由《軍武頻道》以圖解方式,帶你了解這艘共軍航艦的規格、現況,以及未來規劃。(擷自中國國防部官方影片;記者陳治程製圖)

〔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中國官媒中央電視台(下稱中國央視)今年初在節目中短暫曝光解放軍「福建號」航艦甲板,引發我國政、軍人士一時熱議,該艦前(2022)年下水後,本月已出港執行兩次海試。儘管討論一度受解放軍環台軍演而掩蓋,但作為中共第3艘、也是首艘「直通甲板」式自製航艦,其承載的解放軍「海權」戰略仍昭然若揭。接著就由《軍武頻道》以圖解方式,帶你了解這艘共軍航艦規格、現況及未來規劃。

從0航艦到「福建號」海試 中共逐揭「藍水海軍」戰略面紗

中國對航艦的追求,要從本身經濟和地緣政治講起,中國位處東亞及西太平洋的核心帶,與南韓、日本、我國及菲律賓等國經濟海域重疊,隨著中國海運需求擴增,其與鄰國的海上爭端也不斷增加,加上美國在印太地區盟友共構的勢力範圍,讓中國擴張解放軍海軍艦隊的戰略,從純粹保護海上航線,披上對美宣示其商業、政治意圖的雙重意義,也是共軍擁有航艦的開始。

中國解放軍現有3艘航艦,分別為改裝自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艦的首艦「遼寧號」(舷號16)、源自「庫茲涅佐夫級改進型」的2號航艦「山東號」(舷號17),以及3號艦「福建號」(舷號18)。

「福建號」航艦自2016年起開工6年後,前(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去(2023)年11月底執行泊港測試(HAT),並於本月1日完成首度海試(SAT),23日再度出海、進行二度海試。中國央視在福建艦本月初海試後報導宣稱,福建號海試不只意味中國海軍正式邁入「三航艦」時代,也是其戰力現代化轉型的「代表作」。

中共解放軍第3艘航艦「福建號」於2022年6月正式下水。(新華社)中共解放軍第3艘航艦「福建號」本月首度海試時,可見艦艏突出部一側,已安裝「紅旗-10」防空飛彈,和30公厘格林機砲的「H/PJ-11型」近迫武器系統。(新華社)

解放軍海軍「福建號」航艦,不同於前2艘基於前蘇聯技術而成的航艦,該艦是由中國江南造船集團研製的首艘「全自製」航艦,以4具蒸氣渦輪主機驅動、航速可達30節以上,並採「直通甲板」、中置艦島並設置三條電磁彈射系統(EMALS)與攔阻索;則在艦艏跑道突出部、艦尾的兩側則裝有「紅旗-10」防空飛彈,及以30公厘機砲的「H/PJ-11型」近迫武器系統(CIWS)。

根據官方數據,「福建號」的滿載排水量可逾8萬噸,為3艘航艦中之最;然其甲板艦載機最大數量眾說紛紜,綜合各方說法,福建號航艦至多可搭載60架艦載機、其中包含殲-15(J-15)、教練-10(JL-10)、空警-600(KJ-600)和殲-35(J-35)等機型,雖不及美軍航艦75架以上規模,但相較共軍前2艘航艦已有明顯增長。

中共解放軍近20年來積極透過外購、改裝航艦以積累戰力本錢,截至今日已有3艘航艦下水,逐步建構「藍水海軍」區域拒止和突圍能力。(整理自中國央視、新華社、美國CSIS智庫;記者陳治程製圖)

福建號甲板「不一樣」 這樣造有其戰力考量

中國解放軍的「福建號」航艦自下水以來,外界除關注它首度採用的直通甲板,另一大重點便放在其曝光的三軌電磁彈射系統上,認為這項技術的突破,會是解放軍邁向遠海作戰的關鍵。

「福建號」航艦為首艘採用直通甲板的中國自製航艦,但外界更關注的是其安裝的電磁彈射系統(EMALS,見圖)。(擷自中國國防部官方影片)

我國國防部去年發布的《112年國防報告書》中亦闡明,隨解放軍遼寧、山東號航艦形成戰力,並聯合海、空軍執行跨島鏈訓練,和中、長程對地、反艦彈道飛彈及巡弋飛彈的部署,若福建號明(2025)年完成測試並服役,解放軍第一島鏈的「反介入 / 區域拒止」(A2/AD)、第二島鏈的抗外打擊能力,對我國、印太鄰國都是難以忽視,且須嚴陣以待的海上威脅。

共軍航艦三線齊發 國軍「反封鎖」戰備仍不可輕忽

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Joint Intelligence Center, USPACOM)主任的舒斯特(Carl Schuster),本月曾就福建號首度海試一事向《美國之音》(VOA)說明,福建艦距離「全面作戰能力」(FOC)至少還要1年以上,且成軍後戰力至多到第一島鏈​​外圍短暫部署,戰力上仍不及美國海軍航艦在該區的軍力;但他強調,若福建艦在南海、東海地區巡弋時,搭配空軍和陸基火箭部隊的支援,其形成的「主場優勢」仍會對美軍航艦部隊造成威脅。

我國近年積極推動國防自主政策,在三軍裝備方面陸續有如「沱江級」巡邏艦、「海鯤號」潛艦,陸基飛彈方面則有雄昇(雄風二E)、雄三增程型及高度神秘的「雲峰」巡弋飛彈,建構海上嚇阻、源頭打擊的不對稱戰力,但在戰力平衡高度向中國傾斜的現實下,對於前線偵蒐、早期預警和後勤補給等方面,亦與前述的不對稱武器同等重要,方能在共軍襲來之際反制飽和攻擊,避免失去作戰能力,而留有一線生機。

我國近年積極推動國防自主,沱江艦、海鯤潛艦,以及雄風系列和高度神秘的「雲峰」巡弋飛彈紛紛出籠,但在戰力平衡高度向中國傾斜的現實下,前線偵蒐、早期預警和後勤補給也同等重要,方能在共軍飽和攻擊之際,保有反制的一線生機。圖為海鋒大隊機動飛彈車發射雄三飛彈瞬間。(資料照,國防部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