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昔清泉崗基地成台美交流之窗《華美的跫音》揭開台中美軍文化

2024/06/01 09:13

位於台中清水的大楊原美軍油庫設施,是美軍1962年參與越戰後,在清泉崗重要的補給油庫,1966年建成時原有7座,後陸續拆除至剩下圖中該座,現為文資保護建築。(台中市文化資產處網站)

〔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說到台中空軍清泉崗基地,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台中機場和駐紮於此的空軍三聯隊,但許多人可能不曉得,這座全台最大的空軍基地,在60年前曾是本島最「美」的所在,而忠實呈現這些軍事記憶的《華美的跫音》作者熊一蘋表示,他發覺清泉崗基地和美軍隊台中的影響,不只局限於軍事,在文化層面上也有著深遠意義。

由專研台灣戰後音樂史的新銳作家熊一蘋所撰的《華美的跫音》,現已由蔚藍文化出版發行,全書內容聚焦1960年代的台中美軍文化、透過隨外交官父親在「模範村」度過童年的小說家李維英雄(Ian Hideo Levy)為主角,依序呈現大楊油庫、台中美國新聞處等7個美軍代表性文化據點的過往,搭配大量的史料爬疏、田野調查和人物訪談,忠實重現當年在台中留下的美軍歷史記憶。

由專研台灣戰後音樂史的新銳作家熊一蘋所撰的《華美的跫音》,現已由蔚藍文化出版發行。(蔚藍文化提供)

1950年韓戰爆發,當時甫撤遷來台的國軍,受美軍第7艦隊巡弋台灣海峽的緣故而有喘息空間,1954年我國和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成為美軍進駐本島的濫觴;1962美軍正式涉入越戰後,有美軍進駐的清泉崗,更成為美軍當時在東亞最大的後勤基地,基地內充滿了美式氣息,而這股風潮更蔓延到基地外,在台中市區留下各式美軍文化的足跡。

於1961年成立的台中美國新聞處,現已改建並拆除圖中壁畫。(取自中研院《開放博物館》網站)。

熊一蘋認為,台灣歷經多次政權更迭,日本、美國、本省、外省人在同塊土地留下不同記憶,有些被留下、有些則被遺忘或是難以辨識,直到來自遠方的人重新提起;而在台中,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等待被發掘,而這些故事大多和美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