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百科》解析神秘技術!原來「極音速飛彈」這樣搞

2024/06/04 09:53

極音速飛彈是泛指能以5倍音速(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的各式飛彈,是飛彈科技發展的趨勢,而現今這項技術在許多國家仍為機密。圖為俄國鋯石飛彈模擬圖,該飛彈擁有技術甚高的超燃衝壓引擎。(取自俄羅斯國防部,記者劉宇捷製圖)

相關新聞請見

投入極音速飛彈研發 飛彈專家蘇玉本直指成功關鍵在「這裡」

機密與大外宣的對決!表列中美俄等國「極音速飛彈」一次看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極音速飛彈是飛彈科技發展的趨勢,也是世界各國用於嚇阻且難以攔截的利器,藉由超高速度、可變彈道軌跡及遠程打擊能力,達到「快狠準」、防不勝防的突擊力。而極音速飛彈是泛指能以5倍音速(5馬赫)以上速度飛行的各式飛彈,目前世界各國僅有中、美、俄等國宣稱擁有或試射過該種武器。

極音速武器主要分為「極音速滑翔器」(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和「極音速巡弋飛彈」(Hypersonic Cruise Missile,HCM)兩類,兩者的發射方式與彈道表現不盡相同。

極音速武器因動力、外型以及飛行高度等特性,因而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可以依據作戰需要,進行多個方向的改變,敵人幾乎沒有時間來探測、追蹤和辨識。且受地球曲面影響,這類飛行高度較低的飛彈也更難被預警雷達提早偵獲,這使得它們極難被攔截,也是近年極音速飛彈威脅更勝傳統彈道飛彈的原因。

巡航時度高的極音速飛彈,使敵人幾乎沒有時間探測、追蹤和辨識,且受地球曲面影響,這類飛行高度較低的飛彈,也更難被預警雷達提早發現。(取自國防部海軍學術雙月刊)

動力

在了解極音速飛彈前,我們必須先了解促成高速飛行的動力來源,一般而言,可區分固態火箭、衝壓引擎、超燃衝壓引擎三種,傳統具扇葉的渦輪噴射引擎難以克服極音速負荷而無法使用;因此,動力系統的種類與技術,成為影響極音速飛彈性能優劣的關鍵,特別是結構相對簡單,但技術水準甚高的超燃衝壓引擎。

另外,強大動能所帶來的速度會與空氣摩擦產生極高溫,因此彈體耐熱材質的持久度差異,也是影響極音速飛行時間與距離長短的關鍵,並透過動力與材質的提升,達到增程的效果。

外型

以目前全球常見的極音速飛彈來看,其彈頭外型多採用如船體的「乘波體」結構,及圓錐體型的「錐裙翼」;而發射方式也大幅影響了彈頭的外型與運作方式,陸射或艦射的極音速彈道飛彈多採「乘波體」結構(例如東風-17、鋯石飛彈),而空射型的極音速飛彈則多採尖圓錐形(例如匕首飛彈)。

「乘波體」結構是促成極音速彈道飛彈的關鍵之一,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賴於俗稱「錢學森彈道」的「助推-滑翔」構想,飛彈先助推至大氣層外的高空後落下,特殊的彈頭形狀在高速飛行下,可利用壓力激波產生連續升力,讓飛彈接續滑翔飛行,並在大氣層邊界的特定高度,以極高速度換取遠距射程。由於距離地表大約20至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大氣密度非常稀薄,飛彈機動改變路徑的滑翔速度可輕易地突破5馬赫。

「乘波體」結構是促成極音速彈道飛彈的關鍵之一,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賴於俗稱「錢學森彈道」的「助推—滑翔」構想。圖中的東風-17飛彈明顯可見其乘波體構造的彈頭。(歐新社資料照)

操作種類

極音速飛彈在運作上,依照其發射的起始位置,而有不同的彈道原理與運作方式,若為極音速滑翔器(HGV),通常由固態火箭自地面推進至大氣層外邊緣,接著高速落下,依「錢學森彈道」原理而在特定高度間高速滑翔,並適時改變方向躲避威脅;極音速巡弋飛彈(HCM)通常由空中投放,需透過專屬設計的飛機將其載運到高空,透過助推器點火,使飛彈在進入特定空域後,持續加力高速飛行。

極音速滑翔器的速度較快,但技術門檻也高,極音速巡弋飛彈則較為廉價、速度較慢,但具有更高的機動性,不過皆屬於極音速飛彈範疇。

各國極音速武器概略比較表。(記者劉宇捷製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