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科院本周3場水下驗證 是否與海鯤潛艦、慧龍案有關待釐清

2024/06/09 10:45

國造潛艦海鯤號正進行泊港測試(HAT),各界高度關注進入下階段海上測試(SAT)的時間點。(資料照)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三箭齊發強化水下戰力,除了國造潛艦「海鯤號」持續測試、研製「慧龍」無人潛艇,亦繼續升級現役「劍龍級」潛艦。值得注意的是,漁業署6日公布「射擊通報」陳述,中科院本周於左營、蘇澳近海實施3場「海上功能驗證」,水深至10公尺至120公尺不等,是否與上述3案有關尚待商榷。

漁業署網站「射擊通報」專區6日發布一份最新通報陳述,中科院於6月13日(本週四)將於高雄左營港近海進行「海上功能驗證」,管制範圍面積約2浬乘以1.25浬,且測試水深約10至20公尺;中科院同日、同時段亦在蘇澳港近海實施同項驗證,管制範圍面積同樣為2浬乘以1.25浬,但水深略深,達15至20公尺。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14日(本週五)上午8時至16時於高雄左營港外海,繼續進行「海上功能驗證」,但管制區範圍擴大至3浬乘以3浬,水深更增加至110公尺至120公尺。不過,這份射擊通報並未揭露測試裝備為何,相關單位亦未多作說明。

中科院本週排定3場「海上功能驗證」,其中一場位於左營近海的驗證,水深達120公尺。(取自漁業署射擊通報網站)
我國正進行3項攸關水下戰力提升的軍事裝備建案與科研案,最受矚目的是國造潛艦「海鯤號」正進行泊港測試(HAT),若一切完備,才會進行下階段海上測試(SAT),也就是將海鯤號駛至近海,依序進行浮航測試、潛航測試,並將發射一枚操雷確認作戰能力。

雖然海軍、台船皆強調一切以安全為重,測試沒有時間表,但在「海鯤號」潛艦裝備悉數到位,泊港測試已進入最後階段之際,緊接著進行海測的機會濃厚。唯據了解,「海鯤號」潛艦的測試水深,可能較射擊通報所揭數字更深。

此外,中科院與龍德造船攜手進行「慧龍專案」無人水下載具科研案,其外觀於上(5)月底於蘇澳港龍德造船廠曝光,傳將著重於水下測試科研用途。因此,該平台是否於本周四正式進行海上、水下測試值得關注。

另外一項水下戰力提升案,為海軍運用74億餘元預算提升現役2艘「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由中科院主責進行,第一艘的性能提升與驗收預計今年完成,第二艘則預計於明年執行完竣,第3套預備系統升級工作完成時間可能落在2026年,全案須於2027年以前執行完畢。
國軍現役劍龍級潛艦正持續進行性能提升,圖為海龍號。(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