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歐洲反制俄羅斯 MBDA推出新型陸基巡弋飛彈

2024/06/20 16:06

羅斯威脅迫在眉睫,MBDA 推出新型陸基巡弋飛彈 LCM,強化防禦。(取自MBDA官網)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歐洲國防巨擘MBDA集團近日在巴黎舉行的歐洲國際防務展(Eurosatory)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陸基巡弋飛彈(Land Cruise Missile,LCM),這款飛彈的亮相正值國際上對於新型機動、模組化地面長程打擊能力需求不斷增加之際,對反制俄羅斯等潛在威脅提供了新方案。

據軍聞網站「THE WARZONE」18日報導,LCM基於MBDA的海軍巡弋飛彈(Naval Cruise Missile,NCM)研發而來,NCM部分借鑒了空射SCALP-EG(英國稱為「暴風影」,Storm Shadow)巡弋飛彈的技術,而SCALP-EG巡航飛彈在烏克蘭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SCALP-EG相比,NCM的體型更大,設計更先進,射程也更遠。

雖然MBDA在18日發布的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LCM的射程、尺寸、彈頭或導引系統,但根據以往的資料,NCM飛彈長約6.4米,重1.4噸,配備約500公斤的彈頭,速度可達每小時800公里,射程約1000公里。NCM配有GPS輔助慣性導航系統(INS),使其能夠在極低空飛行並進行路徑修正,最後攻擊階段則使用預編程的紅外成像尋標器鎖定目標。

MBDA強調,LCM具備高穿透性,能突破敵方綜合防空系統,這得益於其低雷達截面和地形跟隨能力。此外,LCM還具備高精度同步打擊能力(STOT),法國海軍在4月的演習中展示了這一能力,透過阿基坦級(Aquitaine class)多任務護衛艦和「蘇弗朗級」(Classe Suffren)核動力攻擊潛艦同時發射NCM進行打擊。

報導指出,西方重新引入地基巡弋飛彈系統的動力來自2019年美俄《中程核力量條約》(INF)瓦解。該條約曾禁止美俄兩國開發和部署此類飛彈。如今,美國陸軍和陸戰隊都在測試和部署陸基長程飛彈系統。例如,美國陸軍的「堤豐」(Typhon)系統已經在菲律賓進行演習,該系統能發射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和「標準六型」(SM-6)多用途飛彈彈,顯示出未來在亞太地區的部署計畫。

同樣,美國陸戰隊的無人戰斧發射車(Long Range Fires Launcher)也在進行測試。這些系統旨在提升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機動性和打擊能力,使其能夠從島嶼跳島戰術中打擊敵方目標。

報導提到,烏克蘭戰爭中的實戰經驗表明,機動性強的長程火力系統在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烏克蘭使用西方援助的多管火箭系統(GMLRS)和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對俄羅斯目標進行精準打擊,而更長程的武器如 SCALP-EG 巡弋飛彈也展現了強大威力,甚至迫使捐贈國考慮允許烏克蘭在特定情況下對俄羅斯境內目標進行打擊。

未來,歐洲國家可能會成為LCM的主要用戶,以對抗俄羅斯的威脅。LCM的機動性和長射程使其能夠在無需戰術飛機的情況下進行高優先級的深度打擊,即使在機場遭到破壞時也能執行任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