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印太地區潛艦競賽升溫 各國爭相增強水下戰力

2024/06/26 14:22

「大鯨級」(Taigei-class)柴電攻擊潛艦「迅鯨號」(JS Jingei),是二戰以來日本建造的最大潛艦。(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專頁)「大鯨級」(Taigei-class)柴電攻擊潛艦「迅鯨號」(JS Jingei),是二戰以來日本建造的最大潛艦。(取自日本海上自衛隊專頁)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軍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24日報導,近年來,印太地區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潛艦(submarine)能力,意圖在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中保護自身利益。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最新報告指出,東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重大投資使該地區成為「水下戰爭發展的溫床」。

據報導,在東北亞,美國的主要盟友已於今年部署先進潛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預計今年交付台灣海軍,2025年服役。這艘柴電潛艦配備6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美製MK48魚雷和魚叉反艦飛彈(Harpoon anti-ship missiles)。台灣計劃到2027年再建造一艘,最終目標是擁有8艘潛艦。

南韓今年4月下水最新的柴電攻擊潛艦「申采浩號」(ROKS Shin Chae-ho)。(取自南韓防衛事業廳官網)南韓今年4月下水最新的柴電攻擊潛艦「申采浩號」(ROKS Shin Chae-ho)。(取自南韓防衛事業廳官網)

日本今年3月服役最新的「大鯨級」(Taigei-class)柴電攻擊潛艦「迅鯨號」(JS Jingei),是二戰以來日本建造的最大潛艦。該級潛艦採用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長的續航力和更快的充電速度。日本計劃在10年內建造更多大鯨級潛艦,並已開始研發下一代柴電潛艦。

南韓今年4月下水最新的柴電攻擊潛艦「申采浩號」(ROKS Shin Chae-ho),是「島山安昌浩級」(Dosan Ahn Changho-class)的第3艘。這級潛艦是南韓最大的潛艦,配備國產燃料電池和空氣獨立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 system),可潛航長達20天。每艘潛艦還配備6個垂直發射管,可發射傳統彈頭彈道飛彈。

在東南亞,新加坡今年4月在德國下水第4艘也是最後一艘「無敵級」(Invincible-class)柴電潛艦「不屈號」(Inimitable)。這些新潛艦預計將於2028年前全部服役,取代現有的4艘老舊潛艦。菲律賓、印尼和泰國也都在今年採取重大步驟推進潛艦採購計畫。

專家分析,東南亞國家發展潛艦的動機各不相同。菲律賓和越南主要是為了回應中國在南海的威脅,而其他國家則出於更廣泛的安全考慮,甚至是為了提升軍事聲望。新加坡官員稱新潛艦是「確保海上通道開放和新加坡海上通行的戰略資產」。

報導總結指出,隨著區域局勢日益緊張,潛艦作為一種隱蔽性強、威懾力大的武器平台,正成為各國海軍重點發展的對象。然而,潛艦的建造和維護成本高昂,需要長期投入。如何在有限的國防預算中平衡各種需求,將是這些國家面臨的重要挑戰。

我國海鯤潛艦。(資料照,台船公司提供)我國海鯤潛艦。(資料照,台船公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