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接班AAV7 沖繩美軍陸戰隊接收首批ACV新型兩棲戰鬥車

2024/07/03 13:01

圖為美軍陸戰隊上月24日於沖繩白灘海軍基地,執行海外首次的「艦岸連動作戰」,由陸戰隊的新型ACV兩棲作戰車執行登陸演訓。(美軍DVIDS網站)圖為美軍陸戰隊上月24日於沖繩白灘海軍基地,執行海外首次的「艦岸連動作戰」,由陸戰隊的新型ACV兩棲作戰車執行登陸演訓。(美軍DVIDS網站)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美軍陸戰隊表示,駐沖繩陸戰隊第3陸戰遠征軍(III MEF)日前正式接收首批新型兩棲戰鬥車(ACV)、進駐北沖繩施瓦布營區(Camp Schwab),汰換服役半世紀的AAV7兩棲突擊車。因應美軍「彈性戰鬥部署」策略、陸戰隊「部隊設計」(Force Design 2030)兵力轉型,兩棲戰鬥車將進一步強化陸戰隊的濱海拒止跟嚇阻力。

陸戰隊指出,這批兩棲戰鬥車於上(6)月29日晚間運抵沖繩那霸軍港,近日將陸續進駐位於沖繩北部的施瓦布營區,陸續汰換服役已久的「兩棲突擊車」(AAV);第3陸戰遠征軍司令特納中將(Lt. Gen. Roger B. Turner)表示,兩棲戰鬥車的到來將提升陸戰隊海上作戰、拒止,及印太地區出現突發事件時的支援和應處能力。

這批新型的兩棲戰鬥車於6月29日晚間運抵沖繩那霸軍港,並將進駐北沖繩施瓦布營區,陸續汰換服役已久的AAV-7兩棲突擊車。(美軍DVIDS網站)這批新型的兩棲戰鬥車於6月29日晚間運抵沖繩那霸軍港,並將進駐北沖繩施瓦布營區,陸續汰換服役已久的AAV-7兩棲突擊車。(美軍DVIDS網站)

ACV兩棲戰鬥車承繼了AAV7兩棲突擊車,是美軍陸戰隊新一代作戰載具,除載運人員的運輸車(ACV-P),另有指揮車(ACV-C)、搭載30公厘機砲的反裝甲車(ACV-30)及戰場拖吊的救濟車(ACV-R)四型。ACV於2020年達初始作戰能力後便進入全速量產,並由陸戰隊第1師率先展開接裝,作為步兵單位的直射支援火力(direct fire support)儎台。

不同於履帶式的AAV,ACV採用8x8輪式防爆底盤,使其兼具濱海登陸和陸路性能,同時搭載衛星通訊(SATCOM)、高頻/特高頻(HF/VHF)無線電通訊裝置,並搭載複合裝甲;至於30鏈砲的反裝甲車型,則保有加裝主動防禦系統的未來升級空間,強化對飛彈、無人機的防禦能力。

陸戰隊的ACV採用8x8輪式防爆底盤,兼具濱海登陸和陸路性能,搭載衛星通訊、高頻/特高頻無線電通訊裝置,在反裝甲車型更保有加裝主動防禦系統的升級空間,可望強化對飛彈及無人機的防禦能力。圖為2019年在加州執行接裝訓練的陸戰隊ACV兩棲戰鬥車。(美軍陸戰隊網站)陸戰隊的ACV採用8x8輪式防爆底盤,兼具濱海登陸和陸路性能,搭載衛星通訊、高頻/特高頻無線電通訊裝置,在反裝甲車型更保有加裝主動防禦系統的升級空間,可望強化對飛彈及無人機的防禦能力。圖為2019年在加州執行接裝訓練的陸戰隊ACV兩棲戰鬥車。(美軍陸戰隊網站)

值得一提的是,第15陸戰遠征隊(15th MEU)上月底才在沖繩執行海外首次「艦岸連動作戰」(ship-to-shore operations),自海軍船塢登陸艦「哈珀斯費理號」(LSD-49),乘坐ACV登陸白灘海軍基地(Naval Base White Beach)展開演訓,強化人員在任務期間的狀況處置。隨著美軍持續在印太推動分散式部署戰略,未來相關的兩棲演訓將有望更加頻繁,強化官兵在印太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第15陸戰遠征隊上月底在沖繩執行海外首次「艦岸連動作戰」的主角,正是最新接受的ACV,隨著美軍印太分散式部署戰略續行,未來有望在周邊海域看見更多的相關戰演訓任務。(美軍DVIDS網站)第15陸戰遠征隊上月底在沖繩執行海外首次「艦岸連動作戰」的主角,正是最新接受的ACV,隨著美軍印太分散式部署戰略續行,未來有望在周邊海域看見更多的相關戰演訓任務。(美軍DVIDS網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