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加快推動極音速飛彈研發 軍方「超燃衝壓引擎」計畫曝光
我國長年推動飛彈研發,相繼推出天弓、雄風系列等超音速防空、反艦飛彈,強化我國防實力;而在研發長程、甚至是極音速飛彈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不過,在軍備局日前公布的先進科技計劃中,意外出現一項有關「超燃衝壓引擎」的新研究,間接印證了新型長程飛彈的存在。圖為中科院內展示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模型。(記者陳治程攝)
〔記者陳治程/台北報導〕近年飛彈科技進步快速,數十年來從次音速、超音速,一路到今日各國競相研究的「極音速」(hypersonic)領域,我國也不落人後,相繼推出天弓、雄風系列等超音速防空、反艦飛彈,強化我國防實力;而我國研發長程打擊飛彈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不過,在軍備局平台日前公布的先進科技計劃中,意外出現一項有關「超燃衝壓引擎」的新研究,間接印證了新型長程飛彈的存在。
國防部軍備局稍早公告的2025年「國防先進科技研究計劃」中,有一項由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擎天計畫室」提案、名為「超音速燃燒室駐焰特性及超高溫複合陶瓷材料研究」的突破式計畫,打算以3年時間,研製可耐高溫、高熱的防護材料、同時改良衝壓引擎燃燒室與駐焰系統的佈局,以提升整體推進效能。
極音速武器動力勝過現役的超音速武器,且外型流線、飛行高度高,使其具備可中途變向的優異機動性,能大幅壓縮敵方反應時間。帶給敵方更勝傳統彈道飛彈的威脅性。
我國現役飛彈中,除雄二E(又稱雄昇)巡弋飛彈射程逾1000公里外,僅限傳聞且未曾亮相的「雲峰」巡弋飛彈、「擎天」飛彈和不知名彈道飛彈,也都是射程破千的長程武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3年前介紹我國飛彈的專文中,便指名「雲峰飛彈」有望成我國發動源頭打擊的利器。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3年前曾以專文介紹台灣現役各型自製飛彈,其中一款代號為「雲峰飛彈」的巡弋飛彈也名列其中。CSIS推估,「雲峰飛彈」射程介於1200公里至2000公里之間,將成國軍發動源頭打擊的利器。(美國CSIS官網)
今年獲選美國NAE國際院士的中科院顧問蘇玉本月前接受本報《軍武頻道》專訪時曾說明,極音速飛彈研發成功的關鍵,在於「材料」的選擇和散熱設計;他認為,我國在極音速領域人才、資源充足,政府應加緊提出尖端計畫推行,方能不落人後。
新科美國NAE國際院士、中科院顧問蘇玉本博士先前接受本報《軍武頻道》專訪時表示,台灣有投入極音速領域研究的本錢,政府應盡快立案展開研發,方能不落人後。(本報資料照,記者劉宇捷攝)
而去年曾有媒體報導,空軍以新台幣135億元的「飛戢二號」專案代號推動、基於雲峰二型飛彈研改的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已進入量產,並陸續撥交空軍特種飛彈旅部署,是軍方首度擁有此類射程的戰略武器儎台;而本次中科院提出的「超燃衝壓引擎」研究計畫亦闡明,該計畫為極音速載具先進推進技術之研究計畫,期以學術合作推動該型引擎設計改良,作為日後極音速引擎的重要研發依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