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銳鳶二型」無人機協力精準飛彈射擊 微波導控距離達300公里
「銳鳶二型」的外觀除了比「銳鳶一型」還大外,機身上的許多外露部件及配置也有所更動,其中最明顯的是「光學/紅外線偵蒐鏡頭」從機腹中間移至機首下方,並且於機腹下方新增一具「海搜雷達」。(記者劉宇捷拍攝/製圖)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國防部昨天發佈國軍年度「精準飛彈射擊」影片,其中各式飛彈擊中靶艦畫面為空中拍攝,且十分清晰,令外界好奇軍方是否以新式無人機進行監控拍攝,軍方 人士今天指出,此次協力監偵獲得影像,並且全程將即時影像後傳至各級指揮所與作戰中心的無人機,就是已經通過作戰測評的中科院銳鳶二型無人機,滯空時間相較銳鳶一型增加1/3達16小時,微波導控距離提升1倍達300公里。
軍方人士指出,銳鳶二型無人機已於 112 年完成作戰測評,113年完備建案程序;中科院已完成該型機生產備便作業,將配合國軍建軍與換裝規劃執行量產任務,早日投入戰場擔負台海防禦重責。
銳鳶二型無人機此次全程協力精準飛彈射擊操演,並拍攝到雄二飛彈擊中靶艦的清晰影像。(圖:截取自國防部公佈影片)
中科院在去年9月的國防航太展期間,公開展示了「銳鳶二型」及公佈相關性能。「銳鳶一型」的翼展長度為8.6公尺,而「銳鳶二型」則提升到了12公尺,最大航程也從1200公里提升到了2000公里,中科院航研所所長齊立平當時表示,「銳鳶二型」的導控距離相較上一代的150公里,大幅成長至300公里、滯空時間長達16小時,並且未來搭配衛星導控能飛得更長更遠。
中科院今天則表示,配合國軍年度「精準飛彈射擊」演習,中科院提供銳鳶二型無人機投入演訓,該機目獲情資的傳輸與通訊鏈路包含無線微波、高通量衛星與 4/5G 行動通訊等多重手段,全程將即時影像後傳至各級指揮所與作戰中心,提供靶艦目獲來源、實彈擊靶觀測與戰果評估,以建立戰場共同圖像,同步指管遠程岸際飛彈精準擊殺海上來犯敵艦。
「銳鳶二型」比一型足足放大了1.5倍,以達到新的作戰需求。圖為去年航太展中展出的「銳鳶二型」。(資料照)
中科院指出,銳鳶二型無人機是專為執行海洋監偵任務而設計,快速整合國內外成熟技術能量,大幅縮短研製期程。除維持銳鳶一型操作機動及維修簡易特性外,相較銳鳶一型,滯空時間增加1/3達16小時,微波導控距離提升1倍達300公里,並具備自動短場起降能力,戰時可於一般道路執行任務;配賦自動換頻高通量通訊系統及多頻多星導航天線,強化飛機抗干擾能力,增加戰場存活率。
中科院表示,銳鳶二型無人機可掛載高倍率日夜間光電儀、船舶識別系統、不受天候影響之海搜型合成孔徑雷達及電子參數偵搜儀等多樣化酬載,且結合中軌道衛星鏈路及AI智能設計,可自主偵巡與識別海上船艦,大幅提高海上觀通能力及作戰範圍。
「銳鳶二型」的偵蒐鏡頭從機腹中間前移至機首下方,並且於機腹下方新增「海搜雷達」,用以更大範圍的搜索海上目標。(記者劉宇捷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