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戰機國造的始祖!50年前的今天 第一架自行組裝F-5E戰機出廠
民國63年10月30日,也就是5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架自行組裝的F-5E戰機出廠(如圖)。該稱為「虎安計畫」的美製F-5戰機在台組裝方案,對往後半世紀生產IDF「經國號」戰機及「勇鷹」高教機,有深遠的影響。(圖片擷取自漢翔工業)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國機國造」是我國近年的主力國防政策,然而始祖卻可回顧至半世紀之前!民國63年10月30日,也就是5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架自行組裝的F-5E戰機出廠。該名為「虎安計畫」的美製F-5戰機在台組裝方案,使我國開始接觸超音速噴射戰機的經驗,對往後半世紀生產IDF「經國號」戰機及T-BE-5A「勇鷹」高教機,有深遠的影響。
民國58年(1969年)3月1日,空軍於台中成立「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簡稱空軍航發中心,現為漢翔工業),當時採「研究發展」及「合作生產」雙軌並行的建軍政策。
民國62年(1973年)2月9日,我國與美國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由美商諾斯洛普公司(現合併為Northrop Grumman)協助空軍航發中心在台組建旗下產品F-5戰機,諾斯洛普公司負責提供飛機生產之各種技術資料、人員訓練與工具等,台灣技術人員則負責將飛機組立成型,該合作稱為「虎安計畫」。5月31日,我國與諾斯洛普簽訂「虎安計畫」許可協議書,並開始在台建造F-5戰機。
民國62年(1973年)2月9日,我國與美國政府簽訂合作協議,由美商諾斯洛普公司(Northrop)協助空軍航發中心在台組建旗下產品F-5戰機,諾斯洛普負責提供飛機生產之各種技術資料、人員訓練與工具等,台灣技術人員則負責將飛機組立成型。(圖片擷取自漢翔工業)
經過21個月的努力,民國63年(1974年)10月30日,首架虎安計畫建造的F-5E型單座戰機(編號5101)從介壽一廠組裝完成,並舉行出廠典禮(Roll Out Ceremony)。典禮當天,由參謀總長賴名湯一級上將親臨主持,而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Mr. Amb. Unger)及諾斯洛普總裁葛錫其(Mr. Welko Gasich)也與會出席,還有其他來自空軍、美國大使館、美軍顧問團等各界來賓代表,共計有110餘位嘉賓參與,陣容盛況空前。
賴名湯上將當年指出,「虎安計畫」是航發中心與美方工作人員的積極辛勞和努力不懈的成果,對我國和美國而言均屬意義重大。葛錫其也表示,計畫能在21個月前決定,21個月後首架機就出廠,己打破該公司和其他國家合作生產的記錄,殊堪嘉許。
10月30日出廠典禮當天,由參謀總長賴名湯一級上將親臨主持,而時任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Mr. Amb. Unger)及諾斯洛普總裁葛錫其(Mr. Welko Gasich)也與會出席,共計有110餘位嘉賓參與,陣容盛況空前。(圖片擷取自漢翔工業)
事實上,「虎安計畫」後續又分「虎安一號」至「虎安六號」的自製階段,自製率從最初的9%逐次循序漸進達47%。而在自製能量籌建的各工作階段中,我國也派人員赴諾斯洛普實習,實習項目共有十一項,包括了業務協調、製造、裝配、生工、生管、品管、飛機設計、工具設計、設備維護、市場合約、試飛等;共計派赴人員有120人次,共2358週,這些都有助於自製率的提升。
截至民國七十五年(1986年)12月9日,最後一架F-5F(編號5342)雙座機出廠,「虎安計畫」至此全案結束。在這13年間,空軍航發中心一共生產了242架單座的F-5E,及66架雙座的F-5F,合計共308架戰機,為後續「國機國造」奠定深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