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軍武書摘》長空萬里: 空軍飛行員的故事 之C-123秘密任務

2024/11/09 13:44

新竹基地內的第34中隊「黑蝙蝠中隊」隊部,計有大型棚廠1座、修護機棚2座、停機坪1塊,停駐C-123K運輸機1架,中央為作業大樓,左側一平頂建築為「防衛電子情報分析中心(BDA)」,周邊大、小營房17棟、獨棟油料保修庫1棟、遠端圓形拓平地為羅盤校正場。(圖片來源:中研院數位中心《開放博物館》)新竹基地內的第34中隊「黑蝙蝠中隊」隊部,計有大型棚廠1座、修護機棚2座、停機坪1塊,停駐C-123K運輸機1架,中央為作業大樓,左側一平頂建築為「防衛電子情報分析中心(BDA)」,周邊大、小營房17棟、獨棟油料保修庫1棟、遠端圓形拓平地為羅盤校正場。(圖片來源:中研院數位中心《開放博物館》)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冷戰時期,台灣位於中國大陸鐵幕下的最前線,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美國政府為對中國大陸、北越南等地有更多「戰略上」的了解,美國中情局、美軍皆秘密與我國空軍合作,由美國提供裝備、訓練,我國人員進行實際操作,頻繁對中國大陸及越南地區執行秘密的特種作戰任務,其中最為有名的編組即為第35偵察中隊「黑貓中隊」及第34偵察中隊「黑蝙蝠中隊」。

1952年美國中央情報局 (CIA)在台設立工作站「西方公司」與我國空軍合作,於空軍桃園基地成立特種作戰部隊(大陸工作隊),進入中國大陸執行空投心戰任務。1953年該部隊遷移至新竹基地,1956年5月開始執行對中國大陸之電子偵察任務。1958年1月,正式對外使用「空軍第34中隊」番號及「蝙蝠隊徽」,從此第34中隊又被稱為「黑蝙蝠中隊」。

黑蝙蝠中隊與在高空偵照的黑貓中隊不同,負責執行低空夜間電子偵察、搜索、特種空投等秘密任務,執行過獵狐計劃獵狐計劃、南星計劃、奇龍計劃、金鞭計劃等,並先後操作RB-17、RB-26、P2V-7U、C-123B/K等偵察運輸機。截至1973年解編,黑蝙蝠中隊一共出動約800餘架次,總計戰損軍機15架、作戰人員148人殉職,是我國空軍犠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

王立楨新書《萬里長空》中收錄了15篇空軍空勤人員在翱翔天空之際的驚險故事。其中包含前國防部長馮世寬駕駛T-38編隊失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駕駛RF-104偵照釣魚台等,另外還有本篇的C-123協助美軍執行北越秘密任務。(燎原出版提供)王立楨新書《萬里長空》中收錄了15篇空軍空勤人員在翱翔天空之際的驚險故事。其中包含前國防部長馮世寬駕駛T-38編隊失散、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駕駛RF-104偵照釣魚台等,另外還有本篇的C-123協助美軍執行北越秘密任務。(燎原出版提供)

(下文摘錄自燎原出版新書《長空萬里: 空軍飛行員的故事》,由燎原出版授權刊載)

C-123秘密任務-何世光領航官北越遇襲空中受重傷

何世光在調入黑蝙蝠中隊後,立刻被派到美國接受C-123型機的換裝訓練。那時已經晉升上尉的他,記得在美國的新機訓練於當年七月完訓,返回台灣後立刻被告知將在八月初派往越南芽莊執行對北越的任務,同時收到一張中華航空公司的員工證。這是為了萬一在任務期間被擊落的話,美國及中華民國政府都可將關係撇得乾乾淨淨的道具。

這一批黑蝙蝠隊員在民國五十三(1964年)年八月進駐南越芽莊時,被美軍冠上「第一飛行派遣隊」的名稱,直接聽命於駐越美軍司令部。這是因為當初中華民國政府向美國表示希望能得到C-130運輸機的軍援,這樣可以在反攻大陸時擔任空降傘兵的任務。美國並不認為反攻大陸有任何勝算的可能,但在不願意讓國民政府太過失望的情況下,答應援助五架C-123型運輸機。但這些運輸機必須在美軍的控制下使用,因此這批飛機與空勤人員完訓後,就被派到了越南,替美軍進行對北越的行動。

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二月十四日,第一飛行派遣隊受命於終昏時刻派出一架C-123前往北越的安沛,在那裡將七位南越的敵後工作特種部隊隊員空投而下。

當天被派到執行這次任務的組員是:飛行官李金鉞、方士拔,領航官何世光、熊民壽,電子官蔣明軒,通訊官呂銘鼎,機工長李生鈞,空投士湯先富、歐陽超等九位組員。他們在晚上七點由芽莊起飛,飛機離地後立刻向東出海,然後以一千呎的高度向北飛去。

當天是陰曆正月十三,一盤明月高懸在南中國海上空,潔白的月光由高空撒下,讓那架低空飛行的C-123顯得非常孤單。領航官何世光上尉利用六分儀及無線電的協助,準確將飛機的位置標在航圖上。在這次任務中他擔任主領(主領航官),另一位領航官熊民壽則在駕駛艙中擔任機頭領航官,由駕駛艙中外望,將地形的變化與明顯地標及時報告給坐在駕駛艙後面的何世光。

在南中國海上空飛了近五個小時之後,飛機接近當天任務的登陸點——清化。那時天氣起了變化,烏雲遮住了月亮,天空是一片朦朧。午夜時分,C-123穿破鐵幕,由清化附近飛入北越領空,對著兩百多公里外的安沛飛去。

身為主領航員的何世光在駕駛艙後面的小航行桌上,細心利用無線電定位將飛機帶往陌生的空投地點,另一位領航官在駕駛艙中瞪大了眼睛向外看去,希望能找到任何明顯的地標,但是在層層烏雲的籠罩下,他什麼都看不到。

按照計劃進入空投點時,在地面等待這架飛機的特種部隊,必須在地面點上一個事先約好的火焰符號。飛機上的南越情報教官在確認火焰符號無誤後,再讓那七位特種部隊隊員跳下。如果無法看見地面的火焰訊號,C-123必須立刻返航,不可在空投地點盤旋尋找,否則將暴露地面特種部隊的位置。

那天機長李金鉞在通過預定空投地點時,並沒有看到任何地面的火焰,因此他通知領航官給他一個返回基地的航向。險遭暗算受傷,急尋安全地迫降當何世光剛將航向通知機長時,他就聽到了一陣劇烈的「咚、咚、咚……」聲響傳來,同時立刻聞到了一股火藥氣味,他知道飛機中彈了,正當他想由架高的領航官椅子上下來找東西掩護時,又是一陣響聲由領航官工作台下傳來,同時一股劇痛由他的左小腿處發作,頓時他就在劇痛下昏了過去。

當時飛機不但機身中彈,發動機也被砲火擊中。霎那間馬力消失大半,導致飛機進入失速狀態。當時高度僅一千呎左右,一架C-123這麼大、這麼重的飛機在這個高度失速,要不了一分鐘就會在地面砸出個大坑!機長李金鉞當時立刻將油門推桿推滿,同時將駕駛盤向前推去。做完這兩個動作後,飛機的高度錶指針開始快速地向逆時鐘方向旋轉,而空速錶的指針卻向順時鐘方向旋轉。當李金鉞見到空速達到一百哩時,他緩緩地將駕駛桿拉回,這時飛機也由失速的狀態中慢慢改出。當機身恢復平飛時,高度錶的指針指著三百呎,這在山區可是一個低得可怕的高度。

在不熟悉的地區以三百呎的高度飛行,實在是極端危險的事。可能是因為在操縱爬高時角度過大的關係,導致飛機再度出現失速前的顫抖,李金鉞趕緊再鬆下機頭,減少飛機爬高的角度,這才躲過了飛機的二次失速。

為了減輕飛機的重量,李金鉞將兩個副油箱拋棄。此時機工長李生鈞也將發動機的渦輪增壓器與注水裝置打開,來增加發動機的馬力及降低汽缸頭溫度。飛機這才開始以穩定的上升率爬高。

在中彈的當下,液壓油管也被打破,液壓油在短時間內都漏光,襟翼沒有了液壓、完全放下,增加了不少阻力,使飛機始終只能飛在比失速稍大的速度。

除了領航官何世光之外,還有幾位特種部隊成員及兩位組員受傷,而受傷的這些人當中,以何世光的傷勢最重。他的左腿骨被機槍子彈打斷,同時流了大量的血,幸好在幾位特種部隊成員用緊急救生包裡的繃帶,將他左腿根部紮緊,暫時止住了血液外流。

原先在駕駛艙裡的領航官熊民壽這時回到後艙,坐上主領航官的位置,在工作台上借著微弱的燈光,取得了幾個定位電台的資訊,然後在航圖上標下了當下飛機的位置,並將此一資訊報告給機長。

機長李金鉞知道以當時飛機的狀況是無法回到南越的任何基地,但他必須要盡快找一個安全的地點降落,讓受傷的人可以早些受到醫療照顧。於是他要熊民壽找一個最近的友邦基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