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美宣布暫停對外軍援90天 學者柯永森:影響我建軍備戰、增區域風險
保加利亞今(2025)年1月底在美接收的首架雙座型F-16D Block 70戰機,我國將在其後迎接新機出廠。(洛克希德.馬丁官網)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時隔4年重返白宮的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就職後就打出「美國優先」大旗,先後針對先前的DEI、移民政策開鍘,更波及對外援助政策,宣布暫停實施90天並審慎評估,然我國並未在華府豁免清單內,引發外界關注。國防院學者分析指出,美國暫停對外援助,可能導致受援國家出現安全空窗期,亦會影響台灣建軍戰略和國防韌性,同時對國防自主的建構形成考驗。
驟然停援,坐實區域強權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柯永森今(4)日發布評析指出,《路透社》報導美國前拜登(Joe Biden)政府向國會提交一份2025年提供軍事資助清單,包括烏克蘭、喬治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台灣、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吉布地、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以色列、埃及和約旦等17個國家,這些國家分處於戰爭狀態、或戰爭熱區,或備受軍事威脅的台海、南海區域,及政治不穩定的南美洲地區,亟需有穩定的軍事力量應付侵略與威脅。而美國的軍事援助正提供適切的資源,協助受援國達成安全之目標。
美國無預警宣布暫停軍援90天,在經過審查後是否持續軍援仍無法確定。這種「捉摸不定」的決策符合川普的行事風格,並聚焦在「美國優先」政策,同時反應在盧比歐「讓美國更安全、更強大、更繁榮」議題上。表面上看似不長的90天審查,就軍事實務上,除可能導致受援者經濟、武器、裝備、後勤補給中斷,並給予侵略強權觀察、緩衝、發展、調整部署與發動攻勢的機會及空間,對區域的安全與穩定帶來不確定風險。
川普上任首日宣布對外援助暫停90天,但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埃及相關援助經費不受影響。(路透資料照)
另川普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提及「台灣應提升國防預算至GDP10%;北約成員國由現在2%增加至5%;同時也要求日本、南韓分攤美國駐軍費用」,與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等言論,實則傳達「軍售交易互動性」與「自助人助」訊息。未來美國3個月內的對外軍援計畫審查結果對台灣是否有影響?若依盧比歐的三項標準檢視,短期的影響或許有限,但對台灣中、長期軍售與軍援則有待進一步的觀察、評估。
詳細盤點庫儲,強化供應鏈弱點
去(2024)年預演總統府就職典禮衝場的空軍勇鷹高教機。(本報資料照,記者劉宇捷攝)
該文進一步分析,漢翔去(2024)年依計畫應量產18架新式高教機,因缺料導致量產進度落後,探討其缺料原因,乃受供應鏈問題影響所致。在全球產業結構下,維持供應鏈正常供輸是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旦供應鏈結構鬆動或被破壞,要重建並非易事。美國新政府突然宣布暫停對外軍事援助90天,同時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增加關稅,並管制高階晶片出口等,對全球供應鏈衍生諸多不確定因素,可能衝擊國內供應鏈,產業面臨關鍵組件缺件、缺料風險,將造成百工百業生產落後,尤其與國防安全相關產業將更嚴峻。因應區域緊張情勢日增,與供應鏈中斷風險,國防安全相關產業應詳細盤點庫存、補充不足,檢查供應鏈弱點並予補強(或尋求替代方案彌補),同時投入開發,由國內生產關鍵零組件取代,避免供應鏈鬆動造成影響。
積極國防自主作為,降低軍備外購依賴
去(2024)年投入國軍「天馬操演」的M1167新式重型悍馬車,操演中發射的彈種為舊式拖式2A反裝甲飛彈。(本報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柯永森強調,多年來國軍的主戰軍品以向美國採購為主,但近年美方延遲交裝項目包括拖式2B飛彈、AGM-154C遠攻飛彈,與F-16V(Blk70)戰機等主要軍購項目,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609億元),軍品延宕交裝,已衝擊國軍武器裝備部署期程與整體防衛戰力發揮。
檢視國軍主要武器系統,及運用特別預算向美採購之F-16V戰機、M1A2T戰車與刺針飛彈等,在中科院、漢翔、台船等公司、海軍海發中心、軍備局209廠均已具備研發與製造量能。近年在國防自主政策推動下,中科院量產無人機、陸基工四、工六、雷霆2000火箭、艦載雄風二型、三型反艦飛彈、海劍二防空飛彈,漢翔經國號戰機、勇鷹高教機,台船製造的沱江艦、測試中的國造潛艦,209廠生產的八輪裝甲運兵車等多項軍品已交裝服役或測試中。另外,甫成立的「無人機國家隊」整合國內研發、製造,加入防衛作戰序列,增加國防硬實力並提升國防韌性。
面對中共強大軍事武力威脅,與缺裝形成戰力間隙、美國是否持續對台「軍事援助」及川普政府對台軍售內容是否符合防衛作戰需求等不確定因素,筆者認為,台灣的國家安全與軍事力量不能寄望別人善意或期望人助,應積極深化產、官、學、研等跨域整合,建立充裕國防自主能量與國防韌性,並就軍品外購限制與國軍未來武器需求提出建議,建立自主防衛所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