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口述歷史見證戰地興學 陳永富《金門將軍學校》新書問世

2025/02/10 15:53

曾為媒體人的陳永富,透過採訪人物口述歷史,出版《金門將軍學校》新書。(記者吳正庭攝)曾為媒體人的陳永富,透過採訪人物口述歷史,出版《金門將軍學校》新書。(記者吳正庭攝)〔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文史工作者陳永富出版新書《金門將軍學校》,不僅說明金門特殊的戰地興學背景,點出金門首任「司令官」胡璉在戰火威脅下不忘發展教育,更透過口述歷史,補遺許多來自民間的軍史視角,其中更不乏第一手秘辛,人物躍然紙上,篇篇精彩。

陳永富說,金門將軍學校原有7所,兩度出任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的胡璉將軍是推手,胡璉1951年推動金門「1村1校」興學,軍方自1958年起陸續興建「柏村」、「多年」、「安瀾」、「開瑄」4所國民學校,胡璉沒有居功,而以當時督導建校的部隊主官郝柏村、王多年、馬安瀾、雷開瑄的名字為校名,留下「將軍建校」佳話;後續踵武前賢,又有以韓卓環、王愛華、孟述美3位將領為名的將軍學校建校。60餘年來,愛華國校已於1985年廢校,各將軍學校為金門培育無數人才。

書中引用已故軍事評論家張友驊對胡璉的看法:「胡璉是歷任金防部司令官最重視知識分子與辦校興學的將領,他始終認為個人失學是國家責任,寧可少1把槍,也要將錢用於教育上」。胡璉曾說,他利用的建材,都是軍中節餘材料轉用民間蓋小學,且沒有1間小學是用他名字命名,都是以部隊的師長名字命名,目的在教育師長,辦校興學是國家強盛指標,興學有成是師長榮譽,以此勉勵師長們重視讀書環境。

早年金門柏村國小啟用典禮上,本來在兩側拉紅綵帶的學童李孝泉(前右)和同學呂淑美(前左)「由配角成了主角」,被當時的司令官胡璉安排負責剪綵,包括胡璉、馬安瀾、郝柏村和當時的金門縣長柯遠芬等知名將領都在後方排排站的珍貴照片。(陳永富提供)早年金門柏村國小啟用典禮上,本來在兩側拉紅綵帶的學童李孝泉(前右)和同學呂淑美(前左)「由配角成了主角」,被當時的司令官胡璉安排負責剪綵,包括胡璉、馬安瀾、郝柏村和當時的金門縣長柯遠芬等知名將領都在後方排排站的珍貴照片。(陳永富提供)胡璉興學還有1件後人津津樂道的事,當柏村國小1958年5月17日落成剪綵,不是由胡璉、郝柏村和時任金門縣長的柯遠芬剪綵;柏村首屆畢業生李孝泉回憶說,當時胡璉司令官突然說:「學校建好,落成啟用是民間教育的事,就由你們2位同學來剪綵好了」,於是本來在兩側拉紅綵帶的李孝泉和同學呂淑美「由配角成了主角」。校方至今還留著兩位小朋友在前方剪綵,後方是包括胡璉、馬安瀾、郝柏村等知名將領排排站的珍貴照片。這在距今一甲子以前就把兒童視為「主人翁」的畫面,留個世人雋永的懷想。

陳永富說,曾任教柏村國小的陳昆乾,曾見證823砲戰爆發前共軍飛機突襲金門,他在山外村的家門口,親眼看見1架戰機低飛向太武山谷,並以機槍一陣掃射,接著是對岸共軍首波的砲擊狂炸金門;對於此「共機先臨空掃射,再爆發砲戰」的描述,與其他少數幾位鄉親所見不謀而合,但與目前大部分公開的戰史記述有出入,值得再深究還原史實。

此外,還有受訪者指出,1958年「823」開戰前的當晚6點多,曾見到1發紅色信號彈從太武山間竄起,接著就是一群砲彈聲和煙塵,這也成了823砲戰外一段鮮為人知的插曲。

柏村國小珍存金門唯一保留有胡璉將軍署名的國校起造碑。(陳永富提供)柏村國小珍存金門唯一保留有胡璉將軍署名的國校起造碑。(陳永富提供)陳永富說,《金門將軍學校》緣於金門縣文化局口述歷史專書出版計畫,本來預計去年10月付梓,由於審查單位認為「將軍學校」恐易混淆為「將軍就讀的學校」而有所延宕,不過,這也正足以證明,在那個風雨飄搖、兩岸仍有砲彈穿梭呼嘯的年代,「金門將軍學校」有其不可磨滅的時代意義。

陳永富將於2月22日在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辦理新書分享會,凡有意參加者至胡璉基金會網站(https://forms.gle/v1Mo5i73daHaYb467)報名前50人,可獲贈《金門將軍學校》1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