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川普拋國防支出壓力... 揭仲:編特別預算恐是唯一選擇
揭仲分析指出,若要回應川普政府排山倒海的壓力,又要設法減少對其他支出的排擠,編列新的特別預算,似乎成為政府當下唯一的選擇。(資料照、央視微博;記者劉宇捷製圖)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川普上任後望我國大增國防預算,但實際上也變相向我國預算體制砸上一道難題;總統賴清德今日回應,擬優先增加「特別預算」以達短期GDP佔比3%以上目標。對此,揭仲分析,若要回應川普政府排山倒海的壓力,又要設法減少對其他支出排擠,編列新的特別預算,似乎成為政府當下唯一選擇。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今日指出,其實不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都認為我方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只是民主黨政府基於維持「整合性嚇阻」,壓力會較緩步,讓我們有漸進增加空間;而川普對我方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的立場非常強硬,以致賴政府若無法快速做出回應,則不僅美台軍事交流恐不進反退,還不排除會遭到華府敲打。
總統賴清德於今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表示,會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佔比3%以上。若採先前GDP預估(以26兆4493億元為基準)、每年2%成長與非營業特種基金支出不變的假設下,2026年總體國防支出將為8093。
揭仲認為,從這些估計顯示,未來「總體國防支出」要到GDP3%,勢必對後續年度的教育、社會福利、交通建設與經濟發展等,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除非總預算的歲出規模,能比2025年創下新高的3兆1325億元,再擴張至3兆3500億以上。
因此,賴政府若要回應川普政府排山倒海的壓力,又要設法減少對其他領域支出的排擠,編列新的、獨立舉債的特別預算,似乎成為政府當下唯一選擇。
同時,「特別預算」固然可減少對其他支出的排擠效果,但揭仲也擔心,這除了越來越嚴重的「債留子孫」問題外,未來也將出現嚴重的國防支出結構(作業維持、人員維持、軍事投資)失衡問題,即使花大錢所購入的新武器裝備,恐無法長期發揮應有的戰力。
他指出,2025年用於購買、研發武器裝備的支出,包括年度「軍事投資」預算編列數1458億,與兩項特別預算的分配數904億,合計2362億;其中特別預算904億全數來自舉債,使今年用於購買、研發武器裝備的支出中,舉債比例已高達38%,代表政府用於研發或採購武器的支出,其實已超過正常稅收所能支應的範圍。
揭仲評估,一般「武器採購與研發」支出與「作業維持」支出,最好能維持1:1,以確保所獲得的武器裝備,能夠有合格的人員操作、有足夠的燃料來運作,和獲得必要的保養與維護,以免導致政府花大錢、借巨債獲得的武器裝備,在緊要關頭到來時卻派不上用場,使國軍實際能獲得的戰力遠低於帳面上的數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