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國軍修志願士兵甄選條件 國防院學者柯永森籲通盤檢討兵役
國防部日前調整「志願士兵體格基準」,放寬身高、刺青限制,並讓退伍未滿1年內者,可立即重新甄選入營。圖為國軍官兵從事戰備操演。(資料照)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國防部日前修訂「志願士兵選訓實施辦法」,讓提早退伍的志願役官兵,可在退伍一年後再入營,近年也修訂「志願士兵體格基準」放寬入伍條件。對此,為國軍備役少將的國防院研究員柯永森近日發表即時評析指,國軍除須彈性調整人力運用原則,適切補充義務役人力至不同類型部隊之外,也從威脅、人力、財力等多面向評估思考兵役制度。
(以下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委任研究員柯永森所著「國防部修訂「志願士兵甄選條件」的省思」全文,發布於國防院網站即時評析專區,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立法院預算中心在〈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評估報告〉指出,國軍2021年志願役人數最高達16萬4884人,編現比88%;2022與2023年分別減少5492人及4706人,編現比分別為82%與80%,減幅3.33%及2.95%,至2024年6月底人數15萬2885人,較2023年底減少1801人,減幅1.16%,數據顯示,國軍自2022年起人力呈現下降趨勢。國防部採取「減少人力流失」、「提高留營意願」及「提升招募成效」等策略,修訂「志願士兵選訓實施辦法」第4條甄選條件及附件「志願士兵體格基準」。放寬身高、刺青限制,並讓退伍未滿1年內者,可立即重新甄選入營。在「義務役役期恢復一年制」屆滿1年之際,國防部的舉措彰顯面臨志願役人力招募不足,與基層部隊缺人之困境及挑戰,亟需「開源」解決人力不足問題。面對與日俱增的外來威脅挑戰,本文從「開源節流」與「制度」面向討論相關應處作為。
調整人力運用原則,紓緩基層部隊缺員窘困
據國防部公開資料,國軍自2020年起編現比逐年下滑,編現比分別為88.57%、87.57%、82%、80%,2024年為78.6%,4年來已減少近10%。另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1年期義務役人員分發至裝甲旅、機步旅等主戰單位比率達36.4%,而分發至守備部隊之比例還不到一半。從數字顯示,國軍整體人力流失中,另「主戰部隊兵力來自招募志願役人力,義務役人員以補充守備部隊為主」之規劃不如預期,以致作戰部隊人力缺口難以填補。國防部應就「人口結構」與「社會多元觀點」,及部隊人力需求,彈性調整人力運用原則,將義務役人力適切補充至不同類型部隊,紓緩部隊人力不足所產生戰力間隙問題。
詳實評估女性人力服義務役政策,開發人力來源
女性人力服兵役,古今中外皆有,僅是役別與役期長短不同之分。挪威、瑞典、荷蘭、以色列、古巴等國均實施男、女兵役制度;以色列面臨四周強敵威脅,女性人力服義務役的表現,為世人所樂道;而仍處「俄烏戰爭」的烏克蘭,透過法律擴大戰時徵兵範圍,要求18至60歲女性在各種職業領域登記兵役,至2024年1月,部隊中已超過6萬7000名女性成員,佔軍隊人數近15%; 而美國女兵則以「志願役」模式行之有年。各國雖因國情不同,女性服役已漸受社會大眾重視。
據國防部指出,目前女性人力約為2萬8000人,佔國軍員額16.9%,較2021年的15.6%,高出1.3%。陸軍由14.2%升至15.2%;海軍由13.9%升至15.3%;空軍則由18.2%升至20.5%,三軍女性人力都呈現上升趨勢。面對少子化、高齡化與人口負成長衝擊,及基層部隊缺人、外來威脅與日俱增挑戰,女性服兵役可能是未來趨勢。但目前台灣女性服義務役政策尚未就緒,主要是缺乏「社會共識」、及「完備法律(令)」,其次則是「軍隊硬體設備」(如營舍)、「生活設施」、「領導統御」及「教育訓練」等諸多配套作為尚待完善。著眼「開發人力來源」,國軍應就國家人口政策,積極將女性人力服義務役納入長期人力政策規劃,並著力在中程策略與短期執行及應變作為,建構完善人力資源體系,確保兵力與組織結構完整。
專案研究、評估適度延長役男役期,深化防衛作戰韌性
國軍經過義務役期延長為1年的人力補充,目前仍面臨編現比偏低困境,致戰演訓任務執行深受影響。本文以為,在義務役延長屆滿1年,與規劃短期人力紓解方案之同時,專案實施運用成效檢討,提出精進作為有其必要性。尤其在武器系統日益精密、複雜的今日,役男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熟手的過程,除需花時間鍛鍊自身戰技外,需花更多時間熟練裝備操作,因此訓練役男能確實發揮裝備效能,且能有更長的服役時間使軍隊受益,並不阻礙(或降低)社會發展結構,實為役期長短之關鍵。基此,可借鏡新加坡、南韓、芬蘭等國在義務役役期規劃執行經驗,並從威脅、軍事戰略目標、人力、財力、物力資源與對社會衝擊程度等多面向評估,思考長期兵役制度相關問題。如果現行義務役1年役期已符合需求,則維持現行做法;若無法達成發揮有形戰力的預期目標,則依立法程序制(修)訂相關法令規章,充分發揮國家人力資源,做好戰爭準備,維護國家安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