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在戰場中躍升「大勢」 學者歐錫富:無人機三種新戰術應用
烏克蘭武裝部隊所使用的四軸無人機。(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俄烏戰爭開打近三年,除戰車、自走砲、多管火箭和戰鬥機等傳統大型儎台,神出鬼沒的無人機也在東線戰事中多次奇襲,至今已成各國創新建軍指標;因應這股風潮,國軍也跟進採購軍規無人機並建構部隊、訓練課程及模式。不過,今日的無人機發展,在戰術應用上可謂五花八門;國防院學者歐錫富指出,今日的無人機還發展出布/除雷、誘敵和電戰反制三種新任務。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研究所所長歐錫富今(20)日發布專文評析指出,烏克蘭戰場凸顯無人機的重要性,從過往的情監偵、攻擊、中繼、運輸工作,近期還衍生出布/除雷、誘餌等新興戰術應用。
矛與盾的對決 無人機加入布、掃雷工作
Ukraine has developed a drone mine-detector called “Brave 1”.
— Roy (@GrandpaRoy2) April 19, 2024
It can survey 3000 m2 on a 30 minute charge.
The drone scans the surface and creates a map of metal containing objects using GPS tags.
It grades the size of each detection and attaches photos or video of the ground. pic.twitter.com/OnDX6S54p9
歐錫富指出,烏軍無人機部隊2024年發展新戰術,使用無人機布雷而非投擲炸藥。傳統反戰車地雷約餐盤大小,重12公斤,部署在防衛陣地前方,四周纏著鐵絲網並放置警告標示,埋在土裡或置於地上。1960年代美軍在越戰研發分散式地雷,重量只有傳統地雷1/5,不過威力足以摧毀一輛戰車,由磁性感應器偵測駛近戰車而引爆。最早由飛機或直升機投擲,隨後發展特種砲彈。一枚155mm榴砲彈頭可在直徑200公尺方圓發散布9枚地雷。烏軍部署美國提供的分散式地雷填補雷區間隙,以阻斷俄軍推進。使用槍械擊發地雷並非可靠的掃雷方式,徒手掃雷風險高,因為單兵身上金屬物品可能引發磁性感應器。有些地雷由塑膠樹葉偽裝,搬動地雷也會引爆裝置多重感應器地雷。烏俄兩軍不僅使用無人機布雷。同時用於掃雷,這是布雷與掃雷的技術競賽。
牽制防空系統 無人機誘餌成突防關鍵
該文進一步陳述,2024年烏軍防空部隊面臨俄軍誘餌無人機,降低其防空效能。雖然烏軍通常能夠擊毀大部分飛彈與無人機,一旦數十架甚至上百架低價誘餌無人機同步攻擊,造成防空系統目標過多而有漏網之魚,讓一些攻擊無人機或飛彈擊中目標。美國具備協助烏軍防禦誘餌無人機的能力,海軍與飛彈防禦署(Missile Defense Agency)研發可辨識來襲飛彈與誘餌技術,能忽略誘餌而直攻飛彈。如何識別飛彈與誘餌在能夠即時偵測飛行速度的不同而過濾誘餌,分辨攻擊無人機與誘餌無人機原理大同小異,關鍵在靈敏的情監偵系統與豐富的誘餌資料庫。美國能夠提供軟硬體偵測無人機技術,然而低端無人機成本低以數量取勝,目前還是以雷射、電戰干擾與攔網等手段為主,尤其俄軍在重要補給路段兩旁架設長達一英里長的無人機攔網,形成攔網隧道。
俄軍在重要後勤道路旁鋪設的無人機網,用以保護運輸車輛通行安全。(取自X帳號@NOELreports)
無線頻譜的攻防 無人機支援電戰反制任務
歐錫富補充,反制無人機在電戰干擾中日益重要。2024年7月在頓巴斯南部,俄軍無人機頻率突然從700-1,000兆赫(megahertz)調為400-500兆赫,烏軍干擾器頓時失效。無人機深入後方,切斷部隊與補給路線,一天有數十輛軍車被毀,直到烏軍回神並把干擾器調至500兆赫,才將情勢穩定下來。烏克蘭戰場為彈藥與干擾器的競賽,當干擾器越多與越複雜,抗干擾無人機需求也越迫切。戰爭初期俄軍完全掌握電戰優勢,烏軍依賴加密的星鏈通信才免於潰敗。2023年烏軍創新第一人稱視野無人機,可精確的追蹤與摧毀目標,電戰任務在壓制無人機、巡飛彈與滑翔炸彈。新一回合競賽曝露俄軍強力但笨重電戰系統弱點,只要落入第一人稱視野無人機(first-person view drones, FPVs)航程內,他們變得非常脆弱。烏軍另開發壕溝用無人機,2022年生產100架,2023年增至1000架,目前高達5000架。
一架裝有電戰系統(黃色箭頭處)的俄軍無人機。(取自X帳號 @GrandpaRoy2)
前線電戰干擾技術並不複雜,一個裝滿天線的廉價金屬盒,發出電磁噪音干擾導航信號或錄影饋送,烏俄電戰干擾器都需要進口中國零配件。烏俄兩軍競相創新,技術越來越精密,每隔8-12周就有一次攻防技術大轉變。雙方頻段改變從200兆赫到1,000兆赫。2024年從標準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在台灣被稱為泛歐式數位行動電話系統)頻段調至200兆赫,使得中國商用零配件無法滿足日益複雜干擾器的需求。為避免遭到反制,俄軍高端無人機裝置備份導航系統,包括由GPS改為衛星或慣性導航,使用人工智慧或地面無線電台導引攻擊目標或返回基地。最新做法還有最後一英里自動導航或使用光纖導航,光纖纜線不受電戰干擾,烏軍第一人稱視野無人直升機纜線創下41公里長紀錄。光纖導航無人機通常帶頭攻擊摧毀電戰系統,再由無線電無人機接續展開攻擊。
烏克蘭戰場無人機除了情監偵攻擊等傳統作戰樣態,布掃雷、誘餌等新樣態相繼出現。無人機在戰場破壞力越大,反制無人機也越迫切。反制無人機挑戰再要如何發現它並加以干擾或摧毀,烏俄兩軍在無人機作戰與電戰干擾的創新經驗教訓,值得台灣注意與借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