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圖解軍武》「劍」在弦上! 陸射劍二服役湊齊海陸空家族成空防要角

2025/03/12 10:00

《自由時報》軍武頻道以「圖解軍武」方式解說陸射劍二。(圖片取自軍聞社,記者劉宇捷製)《自由時報》軍武頻道以「圖解軍武」方式解說陸射劍二。(圖片取自軍聞社,記者劉宇捷製)

〔記者吳哲宇/綜合報導〕近月檞樹防空飛彈全數除役,陸軍三大砲指部完成陸射天劍二型防空飛彈的接裝,針對這款陸軍中層防空要角,《自由時報》軍武頻道以「圖解軍武」方式,深入淺出解說。

汰換鷹式、檞樹防空飛彈

陸射劍二飛彈系統是由中科院以空射天劍二飛彈為基礎改進,一開始以「勁弩計畫」為名推出,全系統包括中科院開發的機動相位陣列雷達、陸射劍二防空飛彈與軍備局202廠開發的T-92 40公厘快砲。其中T-92最初構想為與捷羚防空飛彈系統結合,參與空軍換裝低空防空裝備,但由於T-92性能不足,且缺乏可編成彈藥,因此不僅空軍沒有採納,「勁弩計畫」最後也未推出40快砲。

不過,陸劍二本身的採購也是多舛,即便陸劍二在2014年就已成功試射,但直到2020年才獲陸軍採購,143億餘元預算採購陸射劍二飛彈246枚、發射載具29套、接戰管制次系統6套、相位陣列雷達系統6套,以及建立訓練能量丶整體後勤支援丶各式備份料件等,全案從2019年執行至2026年,用以汰換陸軍長期使用之檞樹防空飛彈與萊茲雷達系統,以解決武器裝備面臨壽期已屆問題。

全系統推出之際,包括中科院開發的機動相位陣列雷達(中)、陸射劍二防空飛彈(左)與軍備局202廠開發的T-92 40公厘快砲(右)。(資料照)全系統推出之際,包括中科院開發的機動相位陣列雷達(中)、陸射劍二防空飛彈(左)與軍備局202廠開發的T-92 40公厘快砲(右)。(資料照)

陸劍二飛彈系統主要區分接戰管制車、相列雷達車、發射車及運彈車。其中,接戰管制車採用陸軍現役的接管次系統為基本架構,可執行360度搜索、追蹤及監控,並將雷情即時傳送至指揮管制中心,供指揮官對火力單元下達作戰管制命令,確保部隊空域安全,同時具備定翼機、旋翼機、無人載具和巡弋飛彈偵測能力。

有效射程15公里 可攔截戰機、巡弋飛彈

此外,相較檞樹飛彈有效射程8公里,採被動紅外線導引,容易因目標周圍不明熱源而致生誤擊情形;陸射劍二則具備全天候、全向性高操縱性能及電子反反制能力,採用中途慣性及終端主動雷達導引,可攔截戰機及巡弋飛彈等目標,且有效射程達15公里,有效提升野戰防空效能。而運彈車可搭載六組陸射劍二型雙聯裝飛彈箱共12枚。

相列雷達車部分,以蜂眼雷達為基本架構,可將所偵獲雷情資料與上級或鄰連雷情資料整合,交由接戰管制計算機完成威脅排序及火力分配。雷達車車廂配備化學防護裝置,在陣地遭受化學戰劑及工業毒化物襲擊時,可以聲響及燈號發出警訊,並過濾有毒物質,確保人員安全。

以上陸劍二飛彈系統底盤,採用MAN集團的TGM 18.320 4×4卡車商規底盤,與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同廠牌。對此也引發爭議,不僅一輛發射車4枚的載彈輛被嫌不足,可能與商規底盤載重有關。首套系統2022年驗證時,更曾發生底盤有百項缺失,遭陸軍暫緩接收,中科院限期改正等。當時中科院澄清,主要是車體螺帽及加改裝工件部分脫漆、燈罩刮傷及電瓶、車內滅火器效期等項目,不影響性能及操作;上述缺失在檢出後,均已於現場立即改正完畢。 

未來陸劍二在陸軍使用規劃,將以「混合配置、長短相輔」方式,結合人攜式飛彈系統與陸射劍二飛彈系統,搭配現有復仇者飛彈系統混合配置部署,有效達到「重層攔截」效能。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