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日本參與美菲「肩並肩」演訓 國防院學者詹祥威:遏止中國意圖明顯

2025/04/02 15:11

參與美菲2023年「肩並肩」演訓的官兵,正在裝填刺針飛彈。(路透社檔案照)參與美菲2023年「肩並肩」演訓的官兵,正在裝填刺針飛彈。(路透社檔案照)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為美國、菲律賓年度重大演訓的「肩並肩(Balikatan)演習將迎接新成員,日本今年將首度以「完全參與夥伴」,派兵投入本月登場的演訓。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詹祥威發表文章分析,此舉將強化三國跨域聯合作戰能力嘗試、協同作戰與通聯能力的指標,同時反映自日本西南諸島至南海的整體防禦態勢,以及遏止中國的明確戰略意圖。

(以下為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詹祥威所著,「美日菲印太繁榮弧盾的再鍛造全文」,發布於國防院網站即時評析專區,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Balikatan」是菲律賓他加祿語,原意是肩並著肩、一起承擔之意。美菲二國在1998年啟動了專注於反恐、危機應處、人道援助與災害應對等,以及訓練菲律賓武裝部隊的雙邊演習,並以「Balikatan肩並肩」命名;隨著區域內、外在安全的情勢改變,近年此雙邊演習目標逐漸聚焦在強化菲律賓軍事能力現代化,以及安全夥伴關係的能力增進。2014年簽署「軍事訪問協議」後,澳洲也首次加入該肩並肩演習;到2024年,該演習正式全面擴大涵蓋了法國、紐西蘭、印度、英國、加拿大與日本等,分別與參演及觀察者的身分加入。

自2024年起,傳統上聚焦反恐的雙邊訓練,不僅參與成員擴大且訓練項目從反恐、救災與人道救援,擴展到島嶼防禦與網絡戰等全面性軍事能力的強化與合作。作為觀察者的日本,今年首次正式以「參與者」的身分,與澳洲一同成為了「肩並肩」的新合作夥伴,從人道救援、救災到傳統戰爭包含防空、制海、反登陸等,預計都將是今年的演習項目。

自由繁榮之弧的印太防禦盾

自前日相安倍與外相麻生提出「自由繁榮之弧」,一直進展到後續區域性的「自由開放的印太」,其中一個核心的防禦、遏止目標乃為中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周邊領土聲索與強勢軍事作為,乃至於朝鮮半島潛在危機等,一方面促使個別國家強化自身防禦能力,二方面也促使區域價值夥伴強化、深化安全防務合作關係。

作為印太防禦盾最前線的國家,美國、日本與菲律賓首先在2023年展開了非軍事性質的三國海巡聯合演訓作為開場,演習內容涵蓋海上執法、海上安全、搜救以及環境保護等非軍事項目;但美菲‒日菲的雙邊安全合作與演訓,乃至於以「人道援助∕災難防救(HADR)」為核心的三邊合作則相對更早。更甚,為強化雙邊合作關係,日菲一系列的條約簽署,包含日菲《防衛裝備與技術轉移協定》,無償援助裝備的「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持(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OSA)」,乃至允許自衛隊與裝備進入菲律賓領海與領土,2024年的《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簽署等。

而在2023年前述的非軍事演訓以及條約簽署後,日本亦啟動一系列的防衛裝備移轉作業,包含強化空域監偵能力的雷達系統、強化海域防禦與執法能力的巡邏艦艇及巡邏機,提供低利率貸款協助購置日製艦艇,提供無償援助採購無人設備等,都是日本近年加速協助強化菲國海空感知及整體防禦能力的政策。早在明治維新工業化後,日本就有「萬公里海上生命線」的概念與說法,端看當前整體運輸路線,成品輸出輸入的定期台灣海峽國際航道,工業原料、石油天然氣與生活必需物資的巴士海峽台灣東部海域航道等,都可知此種「海上生命線」概念不因科技而改變地緣條件,亦可理解日本欲協助強化菲律賓整體能力的企圖。

項目更多規模更大範圍更廣

美日菲當前有「毒液(Kamandag)」以及「肩並肩(Bilikatan)」兩個主要的三國聯合演習;而前者乃以「海軍陸戰隊」為演訓核心,包含美海軍陸戰隊、日陸自水陸機動團,以及菲海軍陸戰隊等,主訓練科目聚焦兩棲作戰、人口稠密城市作戰、奪島反奪島、區域衝突應對與快速反應部隊部署,同時結合兩棲載具與直昇機等偕同性的海空戰術作戰任務演訓。2024年擴大參與者包含英、法武裝部隊、泰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印尼海軍陸戰隊、澳洲國防軍、日本陸上自衛隊和韓國海軍陸戰隊等。

而即將進行的「肩並肩」則是以「三軍聯合作戰」為核心,包含美國印太司令部、日本自衛隊與菲律賓武裝部隊的陸、海、空三軍偕同防禦作戰科目演訓,乃至於結合飛彈防禦、精準打擊與海空反制,並進一步包含前述的HADR項目等,主要在應對模擬台海、南海衝突,以及菲律賓內部防衛行動強化的演訓。因此相較於專注海軍陸戰隊的「毒液」演習,此次「肩並肩」演習項目更多、規模更大、範圍更廣。

根據公開情資,美日菲三國預計將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12浬以外」舉行多邊海上演習,或許因事涉《准入協議》內容當前仍處國會批准階段,因此自衛隊或將不會進入菲國領海與領土,而以前述12浬外的演訓為主要範圍,但實質的演訓項目及進行模式則仍有待進一步觀察。日前,中國才正對外宣告於南海探勘發現「億噸級油田」,雖該油田位處深圳東部外海170公里,距離與菲國主要爭議海域有500公里以上之遙,但該探勘正印證中國對於南海富藏石油天然氣的假設,同時也預計為領海聲索爭端的緊張態勢添加新柴火。

多管齊下整體強化

在「重返亞太」的戰略原則指導,美國2018年後啟動《戰力設計2030(Force Design 2030)》,重新對印太區域的挑戰與部署進行評估,裁減傳統性的部隊如坦克、火炮等,進一步強化遠程精準打擊以及無人系統等,強調與海軍進一步提高整合,目標是更輕量化與高機動、能在「分散式作戰環境」中執行打擊與反制的武力,實現美國進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和「瀕海作戰(Littoral Operations)」等任務的主力。包含海軍陸戰隊成立、部署於夏威夷的第三濱海作戰團,預計在關島、沖繩亦將各成立一支,整合陸上作戰、制空制海,反艦防空打擊能力的強化,以及以更少的人力進行多域偕同作戰任務。

而日本在2018年成立陸上自衛隊水陸機動團後,除增加預算採購兩棲突擊車、魚鷹旋翼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投射能力強化外,多次進行實戰化演訓包含「黎明(Dawn Blitz)」與「鐵拳(Iron Fist)」等反奪島聯合演訓。此外,日本近年對於西南諸島的岸置反艦能力強化,電戰能力強化,乃至創設「統合作戰司令部」強化跨部隊偕同指揮等,皆在強化西南諸島的整體防禦及與他國偕同作戰的能力。

雖菲律賓整體軍力與防禦能力仍待加強,但近年來其主要安全防禦思維亦從應對內部反恐及反分離主義等任務,轉向以南海爭端為核心的區域防禦與整體國家防禦任務。一方面在2021年美菲恢復《訪問部隊協議(VFA)》,並重新審視《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開放國內軍事基地供美軍駐紮;近年菲國主要開始啟動自美日等國接收現代化軍事設備,強化整體海、空域感知能力,且進一步加強與前述國家的情資與作戰圖像交換,與盟邦進行偕同軍事、非軍事科目聯合演訓等,嘗試提升菲國在南海以及巴士海峽的感知與整體綜合防禦能力。

島鏈繁榮弧盾再鍛造

除三國各自的內部防禦能力強化與調整,此次以「三軍聯合作戰」為核心的「肩並肩」演訓,將是進一步加強三國全軍性的跨域聯合作戰能力之嘗試,以及強化三國彼此偕同作戰及溝聯能力的重要觀察指標。包含2019年起三國加上印度在南海開啟聯合巡航的篇章,2020年後的美日菲海上常態化巡弋,以及待相關協議通過後的自衛隊輪駐菲律賓計畫,到前述聯合演訓,其整體性合作規模與複雜度逐年增加,涵蓋奪島、反艦、防空乃至擴展至電子、網路等跨領域,基本反映形成自西南諸島延伸至南海的整體動態防禦態勢,以及針對遏止中國的明確戰略意圖。

搭配日本日前「統合作戰司令部」設置,近日美國也正式宣告駐日美軍改制為「作戰指揮總部」作為對應,以提升兩國跨域偕同作戰整體能力;對台灣而言,除獨善其身思考整體防禦能力強化外,進一步嘗試以菲律賓路線以HADR加強,從而擴大與美日菲的實質合作,除可改善台灣自身整體防禦能力,思考與盟邦偕同作戰外,可從中學習最新的作戰與行動概念,更可以填補當前印太的島鏈防禦整體架構與全面防禦態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