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紐時:中國新型駁船曝光 提升解放軍攻台選項
中國國新型駁船演練(上)及衛星圖像畫面。(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Maxar Technologies)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近期在廣州西南約354公里的海域演練新型駁船,這些駁船可首尾相連,組成一條長約823公尺的海上浮橋,直通岸邊。《紐約時報》分析,這項技術能讓解放軍快速將戰車等重型裝備與數萬兵力送上台灣海岸,顯示中國正積極破解登陸作戰的後勤瓶頸,使入侵威脅更具可信度,也為台灣防禦帶來全新挑戰。
這些駁船配備伸縮式重型支柱,航行時收起,定位後降下穩固船身以抵禦海浪,並伸出橋樑串聯成浮動碼頭。外國衛星影像顯示,演練中多艘民用貨船與渡輪靠泊其側,模擬卸載作業。
中國央視節目曾展示此設計,評論員魏東旭稱其為「橋樑與港口二合一」,讓重裝備無需涉水即可登岸,大幅提升搶灘效率。他強調:「一旦這些駁船登場,意味著登陸已取得重大突破。」
報導指出,美方情報顯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攻台能力,這一年適逢解放軍建軍百年,也是習近平軍事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美國海軍退役情報官戴姆(J. Michael Dahm)表示,這批駁船證明中國正加速克服跨海作戰障礙。他坦言:「過去18個月,中國在基礎設施與軍事能力的提升規模,讓我不得不重新評估其進展。」
英國國防分析家薩頓(H.I. Sutton)今年初率先揭露廣州船廠建造此型駁船。衛星影像公司英吉尼空間(ingeniSPACE)營運長王傑森(Jason Wang)指出,參與演練的船隻足以運載戰車與裝甲車,估計單日可卸載數百輛重型車輛。他補充,若結合特種渡輪與貨輪,中國已有能力迅速將一個營的兵力送上岸,為習近平提供更多難以預測的登陸地點,令台灣防線更難防範。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預測,解放軍可能在今年底前進行更大規模演練,進一步驗證這些駁船的實戰效能。然而,專家提醒,跨海攻台仍充滿風險,台灣的頑強抵抗與美國可能的軍事介入,都是北京必須權衡的不確定因素。
《紐約時報》分析,這批駁船猶如解放軍的「海上登陸平台」,不僅展現中國對台施壓的新策略,更凸顯其決心突破台灣海峽的天然屏障,為潛在衝突增添變數。
中國官媒透過微博發布的影片合成影像,顯示中國新型駁船在演練中首尾相連,組成海上浮橋直通岸邊,模擬登陸作業。(圖取自微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