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揭開神秘高塔! 空軍「塔台」上的職人原來是這樣運作的

2025/04/17 11:49

在空軍的塔台任務中,至少會由4個人組成工作小組,各司其職,不僅要快速懂空軍的「特殊」用詞外,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是執行決策與相關人員聯繫的關鍵。(青年日報提供)在空軍的塔台任務中,至少會由4個人組成工作小組,各司其職,不僅要快速懂空軍的「特殊」用詞外,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是執行決策與相關人員聯繫的關鍵。(青年日報提供)

〔記者劉宇捷/綜合報導〕塔台一座機場的眼睛,也是進出機場的燈塔,在這座看似神秘的高塔上,每天有無數的無線電通訊來來回回,確保一切交通安全。而在空軍的塔台任務中,至少由4個席位組成工作小組,各司其職,不僅要快速懂空軍的「特殊」用詞外,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是執行決策與相關人員聯繫的關鍵,此外,還需通過層層的考核,才能成為一名合格且全方位的航管人員。

空軍塔台與民航雷同,負責分工管理地面開車、滑行交通,以及跑道上的起飛、降落交通,並透過居高臨下的視野監控機場的所有動態。一般來說,空軍航空管制員工作場域,區分「塔臺」及「地面管制進場臺(GCA)」,前者至少由4個席位組成,分別為「督導席」、「機場席」、「資料席」及「地面席」,他們不只執掌不同,也是層層的進階關係;後者人力負責協助飛機精準降落。

塔台一座機場的眼睛,也是進出機場的燈塔,在這座看似神秘的高塔上,每天有無數的無線電通訊來來回回,確保一切交通安全。(青年日報提供)塔台一座機場的眼睛,也是進出機場的燈塔,在這座看似神秘的高塔上,每天有無數的無線電通訊來來回回,確保一切交通安全。(青年日報提供)

據軍媒《青年日報》專訪,想要登上「塔台」,軍、士官需先於空軍通信航管資訊技術暨訓練中心實施訓練,返回單位分別再歷經分別6個及3個月的在職訓練,期間需熟讀「空軍航行管制人員訓練手冊」、「飛航規則」,以及多達數百頁的「飛航管理程序(ATMP)」等法規、準則,並熟記「空軍特殊」的管制術語、裝備操作及緊急狀況處置等,然後通過學、術科考核,方能取得登上塔臺的資格。

而即便有資格,真正的考驗才正要開始。初登人員必須先由「地面席」開始做起,負責管制機場地面航空器與人、車隔離安排,滿3個月以上,管制作業熟悉且可獨立作業後,方能進階訓練「機場席」。在歷經6個月駐地訓練,熟驗航空器起飛、落地順序及機場管制範圍內空中航機隔離安排,並能冷靜應處各項突發狀況,最終通過考核後,才得以納入「機場席」輪值。

空軍塔台與民航雷同,負責分工管理地面開車、滑行交通,以及跑道上的起飛、降落交通,並透過居高臨下的視野監控機場的所有動態。圖為360的飛航管制台模擬器。(青年日報提供)空軍塔台與民航雷同,負責分工管理地面開車、滑行交通,以及跑道上的起飛、降落交通,並透過居高臨下的視野監控機場的所有動態。圖為360的飛航管制台模擬器。(青年日報提供)

「資料席」負責幕後資訊傳遞與管理,「督導席」則為資深塔台軍官或教官擔任,負責塔台的整體管理運作。以日前台東AJT失事為例,當天輪值「機場席」人員,立即聯絡在空機迅速馳援、標記失事座標,同時「資料席」進行狀況回報,使上級得以迅速下達決斷,「地面席」則同步回報基地高勤官,通知救護隊及地面航空器整備、待命搜救,「督導席」則掌握全盤動態。

上述緊急狀況處置流程繁瑣且嚴謹,卻僅是單一狀況發生的處置實況。面對瞬息萬變的空中動態,航管人員編組常須面臨複合式的突發狀況,因此必須保持冷靜,迅速發揮危機決策、多工處理能力,將風險降至最低;此外,空軍的SFO進場(無動力降落)、Initial five(五邊進場)等有別於民航的特殊用語,也考驗人員對飛行專業的熟悉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