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警訊!美軍無人機「中國心」 矽谷供應鏈陷依賴困境
美國無人機產業深陷「中國製」零件困境,圖中大疆(DJI)的產品正是此問題核心,其市場主導地位讓五角大廈的「去中化」目標更顯艱鉅。(路透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富比士雜誌(Forbes)16日報導,五角大廈急需數千架無人機備戰,但矽谷新創卻面臨尷尬現實:即使美中關係緊張,美國無人機產業仍嚴重依賴中國製零件,引發國家安全疑慮。
這已是矽谷公開的秘密。馬赫工業(Mach Industries)執行長桑頓(Ethan Thornton)在新機影片遭質疑使用中國引擎後,雖一度否認,最終仍間接承認測試時會使用中國零件,凸顯產業困境。他強調最終產品不含中國貨,但此番交鋒已揭示問題。國防科技獨家獸Anduril及執行長拉奇(Palmer Luckey)拒絕評論。
烏俄戰爭、台海緊張及中國大疆(DJI)主導市場,使美軍急需本土或盟友供應的平價量產無人機。然而,中國掌握全球近九成商用無人機市場與多數關鍵硬體生產。前國安會官員史坦曼(Josh Steinman)警告,美國生產幾乎完全依賴主要對手。此依賴根深柢固,連副總統范斯(J.D. Vance)近期視察基地時,都被拍到配戴中國製影像眼鏡。
此依賴已敲響國安警鐘。五角大廈國防創新小組(DIU)負責人艾梅尼克(Trent Emeneker)坦言,中國能癱瘓全球無人機產業一年,威脅整個西方。包括美國最大小型無人機製造商之一、已募資超過8.5億美元(約278.6億新台幣)的斯凱迪奧(Skydio),在遭北京制裁斷供後,便倉促尋求替代供應鏈。
儘管五角大廈依《國防授權法案》禁用部分中國零件,但其審核機制「藍色名單」(Blue List)卻遭批效率不彰。今年逾300家申請,僅23家入列。布林克公司(BRINC)策略長科特(Andrew Cote)便感嘆:「被中國制裁比進藍色名單容易。」該公司訪台後遭制裁,也未能入選。奧卡公司(Orqa)亦因零件疑慮遭停用。
川普政府關稅政策意在鼓勵本土製造,但建構完整供應鏈曠日廢時且需鉅額投資,中國的反制措施更推高成本。著名創投「a16z」 警告,立即全面切斷外國零件供應將是「災難」,呼籲逐步限制,顯見政策兩難。
面對挑戰,多數專家與業者認為,建立「非中」供應鏈的關鍵,在於將市佔龍頭大疆逐出美國。國家無人機協會主席埃塞爾巴格(Nathan Ecelbarger)直指:「不禁大疆,美國產業基礎難立。」但大疆憑藉強大遊說,屢屢化解禁令,持續在美銷售,使「去中化」目標更顯艱鉅。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視察陸戰隊基地時配戴中國製影像眼鏡(圖),反映美軍難以擺脫對中國零件依賴的現實。(法新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