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矽盾」外的第二條路? 國防院學者賀增原:強化稀土冶煉
美中貿易戰尚未降溫,稀土(如圖)將成牽動未來國際局勢的關鍵之一。(路透資料照)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連日發動關稅貿易戰,儘管多國已宣布和華府進入關稅談判,但由於中國揚言抵制並以提高對美關稅作為反擊,導致中國部分貨品遭加課關稅多達245%;此外,中國還宣布暫停稀土出口,引發外界議論。國防院學者賀增原建議,我國除有台積電的「矽盾」戰略資源,未來亦可強化稀土冶煉,發展新生存之道。
(以下正文〈稀土金屬的戰略價值〉由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賀增原撰述,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在其著作《夢幻花》曾提到一句話:「想談交易,至少自己手上要有牌。」至從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時間3日凌晨宣布,將實施「全球對等關稅政策」(Reciprocal Tariffs),中國稅率為34%,中國財政部周五(4日)表示,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商品額外課徵34%關稅,以反制川普實施的對等關稅舉措。中國商務部4日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這項關鍵原料是繼去年2024年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稀土相關兩用物項的對美出口,禁止用於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更進一步擴大關鍵原料出口管制措施。
接著,世界首富馬斯克表示,中國暫停稀土(rare earth)金屬出口「其實沒意義」,因為稀土到處到有,冶煉技術才是關鍵所在,而美國需要重新掌握。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本的買賣無人做
稀土元素依據物化性質可以分成三組,包括輕稀土為鑭、鈰、鐠、釹、鉕;中稀土為釤、銪、釓、鋱、鏑;重稀土為鈥、鉺、銩、鐿、鎦、釔。因為稀土金屬具有優良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被廣泛用在各式高科技新型材料,雖然美國馬斯克所言是事實,但是冶煉的技術與過程中的汙染與輻射是美國需要時間去掌握與調整。
因此中國海關近期就有查獲不肖的商人魚目混珠,申報「焊錫膏」,但是內包裝標籤卻顯示合金成分為「Sn42Bi58」(錫鉍合金),經技術檢測後發現,該貨物「鉍」含量高達55.3%,屬於中國法規《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告2025年第10號》明確列管的出口管制「兩用貨物」。此「兩用貨物」是指民用、軍用。同時文章報導「鉍」是「稀土」成分。不過這裡存在兩點疑點,第一「鉍」不是「稀土」,從上一段資料就可以知道;第二「Sn42Bi58」如果42、58分別代表原子序則是鉬與鈰,則後者就是稀土金屬。然而「鈰」主要用途為觸媒轉化器、石油精煉、金屬合金。
另外一則新聞則是香港海關近日成功查獲一宗涉及戰略資源「銻」金屬重大走私案件,發現一批總重達逾2萬5千公斤的貨物,這批貨品被藏匿於一個準備出境的集裝箱內,企圖偽裝成一般貨物偷運出境。雖然「銻」也非稀土金屬,不過走私戰略資源接二連三,充分顯露「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買賣無人做」。
廢料精煉戰略物資
近年來本國就不斷研究如何回收稀土金屬二次料來源,包含廢電腦螢幕、電視映像管、廢鎳氫電池、油電混合車(HEV)與釹鐵硼磁鐵(NdFeB magnet)等廢料,就可以採用濕法冶金與火法冶金以提高其回收率。
然而在不生產關鍵原料的台灣,台灣的人才運用廢料精煉出戰略物資,例如:躍升為全球前三大鎢酸鈉出口商,已打入蘋果、台積電等供應鏈。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說「全球一年鎢用量約十萬噸,其中新料約有七萬噸,其他都是舊料回收而成。」而該公司將製造業使用過的銑刀、刀具、PCB(印刷電路板)鑽頭,透過循環回收的方式還原成為鎢酸鈉結晶銷售至全球各地。
結語
台灣雖然欠缺良好的天然礦產資源,不過卻擁有良好的資源回收機制與冶煉技術,分門別類,加上人們勤勞與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總能在各種逆境中發現巧思,結合異質合作,如此在險惡的地緣政治環境中也可以發展出一套自己生存的模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