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出售175枚戰斧飛彈給荷蘭 強化歐洲盟國長程打擊戰力
澳洲皇家海軍「布里斯本號」驅逐艦在聖地牙哥外海試射戰斧巡弋飛彈。(圖:澳洲皇家海軍)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荷蘭海軍在今年3月11日以七省級巡防艦「德.魯伊特號」(F 804),首度發射美製「戰斧」巡弋飛彈,創下荷海軍建構遠程打擊戰力的重要里程碑,美國國務院接著在4月25日就發佈最新一波對荷的軍售項目,數量達到175枚的戰斧飛彈,總金額達到21.9億美金(約合台幣713億元)。
戰斧飛彈成為美國軍售各盟國的重點項目,例如美國國務院在2023年11月宣布,同意日本表達購買意願的400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軍售案。日本的戰斧飛彈採購案總金額達到23.5億美元,包括兩款戰斧飛彈合計共400枚、14套戰術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TWCS)、軟體、支援配備、備件與技術支援。
根據DSCA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本月25日最新公告指出,美國國務院已決定批准向荷蘭政府進行對外軍售,出售戰斧對陸攻擊飛彈及相關設備,預計成本為21.9億美元。
在具體的項目上,DSCA表示,荷蘭政府已要求購買最多163枚戰斧 Block V飛彈以及12枚戰斧 Block IV AUR彈,還有10套戰術戰斧武器控制系統(TTWCS),以及最多2枚戰斧 Block IV 遙測飛彈,與衛星資料鏈路相關設備及系統。
DSCA表示,此次軍售將透過提高北約盟國的安全來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目標和國家安全目標,北約盟國是歐洲政治穩定和經濟進步的一股力量。擬議的軍售將透過利用長程對地飛彈來提高荷蘭應對當前和未來威脅的能力,這些飛彈射程較遠,可以化解日益增長的威脅。荷蘭將毫無困難地將這些物品和服務吸收到其武裝部隊中。
戰斧飛彈為美軍廣泛運用的亞音速巡弋飛彈,圖為潛射版發射情形。(取自雷神官網)
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制式型號BGM-109)1983年開始投入使用,使用國家為美國、英國、澳洲及荷蘭,日本等國也相繼採購。
美軍在兩次波灣戰爭及阿富汗戰事期間,均曾動用戰斧巡弋飛彈發動攻勢,並以遠程發射丶低空巡弋以及精準打擊能力,讓此型巡弋飛彈獲得各國見證及肯定能力。戰斧巡弋飛彈射程,依型號的不同,可達1600至2400公里,是次音速飛行、全天候、短翼、長程的飛彈,能從陸地、船艦、水面下與空中發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