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漢光41號兵推「無關勝負」 國防院學者林傳凱:合理運用精進戰力

2025/05/07 15:30

去年漢光40號演習期間,位於金門的240公厘榴彈砲實彈射擊。(本報資料照;金防部提供)去年漢光40號演習期間,位於金門的240公厘榴彈砲實彈射擊。(本報資料照;金防部提供)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國軍持續精進年度重點演訓的「漢光演習」,今(2025)年漢光41號演習在完成高階圖紙、電腦輔助兵推後,預計於7月的實兵演訓進一步驗證。國防院學者林傳凱認為,國軍兵推觀念的轉變,從國防部長顧立雄稱兵推成功但無關勝負的說法可窺知一二,他建議,國軍續用合理兵推汲取戰略洞察,進而提升整體戰力。

(以下正文〈漢光演習兵棋推演之訓練效能與戰略意涵〉由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委任副研究員林傳凱撰述,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國軍今年漢光41號演習,運用「聯合戰區層級模擬系統」(JTLS)之「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已於上(4)月18日圓滿完成。國防部指出防衛軍(國軍)已靈活運用戰術戰法,海空協力達成一次成功的聯合作戰,同時強調漢光演習兵推無關勝負。然漢光演習兵棋推演的結果,仍是社會大眾與媒體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近年來敵、我軍力不斷失衡的情況下,對於國軍卻能在漢光兵推中成功阻敵,顯得似乎有些脫離現實。

電腦兵棋系統之功能與目的

現代電腦兵棋統發展快速,各國軍隊多已廣泛運用電腦兵棋系統進行戰術訓練、作戰計畫評估、決策輔助及武器系統效能分析。使得單一兵棋系統無法涵蓋所有需求,因此發展出專門化的兵棋系統。國軍在實務上將電腦兵棋系統區分為「訓練型兵棋」與「分析性模式」兩類,二者必須正確使用,方能合理呈現兵棋系統的效用。

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與漢光41號「高階幹部圖上兵推」情形。(青年日報)國防部長顧立雄參與漢光41號「高階幹部圖上兵推」情形。(青年日報)國防部長顧立雄於漢光41號電腦輔助兵推期間,就推演情形進行討論並予以國軍決策指導。(國防部發言人官方Facebook)國防部長顧立雄於漢光41號電腦輔助兵推期間,就推演情形進行討論並予以國軍決策指導。(國防部發言人官方Facebook)

漢光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運用之「聯合戰區層級模擬系統」(JTLS),屬於上述的「訓練型兵棋」範疇,其核心目標在於訓練及提升各級指揮官作戰決策及參謀作業能力,此類演習關注的是兵推「過程」中(Human in the loop)參演人員所獲得的訓練經驗,而非兵推勝負的結果。由此觀之,推演結果不利反而更具價值,可據以檢討決策及方案的不足,俾擬定至當的因應策略。另外「分析性模式」則屬於一種封閉式的電腦兵棋系統,亦可稱之為「模式模擬」,其功能是將作戰方案轉換為可計算的數位流程,透過輸入相應參數後,在無人為干預下自動產出演算結果,以供進行作戰效能量化分析,而其重視的是客觀的「成果」評估。

兵棋推演的研究循環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區分為「高階幹部圖上兵推」、「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及「實兵演練」等3階段進行,以驗證聯合作戰計畫適切性及可行性,肆應防衛作戰需求。依據Peter Perla(1990)研究指出,兵棋推演是探索人員決策的行為,評估戰略選擇與戰術應變的多種可能性;模擬分析則是計算物理參數的動態過程,提供作戰計畫及武器系統效益分析的科學基礎;實兵演習則進一步驗證人員與裝備執行戰術決策的實際能力。因此,兵棋推演的結果並無討論勝負的必要性。而是進一步提供模式模擬進行科學、量化的分析,以為國軍建軍規劃與防衛作戰計畫修訂的參考。也唯有系統性整合上述方法,國防部門才能對現代戰爭具備更全面、更均衡理解,進而制定及發展前瞻的防衛政策與作戰計畫。

兵棋推演活動之研究循環。(國防安全研究院官網)兵棋推演活動之研究循環。(國防安全研究院官網)

軍事能力與拒止戰略

依據全球火力指數(GFP)的評估,中共軍力排名第3,而臺灣則排名第22。因此美軍及重要智庫兵推所獲「臺灣需要依靠外援才有機會取勝」的結果,亦反映出我國與中共軍事力量差距的現實。儘管有形戰力對比是評估軍事衝突勝負的基礎要素,然而單純軍力優勢未必能確保勝利。以俄烏戰爭為例可知,即便俄羅斯軍力居全球第2,而烏克蘭僅列第20位,衝突結果仍存在變數,顯示戰爭尚須考量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圖為烏克蘭第10山地突擊旅官兵。(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DefenceU)圖為烏克蘭第10山地突擊旅官兵。(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DefenceU)

面對兩岸軍事能力持續失衡,在攸關國家安全及人民福祉的前提下,兵棋推演的結果無可避免地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檢視歷年媒體報導,2016年漢光演習結果我方人員傷亡超過30萬人,最終獲得「慘勝」;相對地2021年漢光演習國軍在首波攻勢中重創敵軍而獲「大勝」,均凸顯國軍存在戰略決策上不容閃失,避免影響民心士氣的壓力。因此,在敵我軍事能力落差的現實條件下,善用海峽天然屏障特性、靈活運用戰術戰法拒止敵方侵略的軍事行動,並使敵奪臺任務失敗。此一「致勝不求勝」的戰略思維,實符合我國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的理性防衛目標。此次漢光演習國軍可以達成一次成功的聯合作戰任務,顯示國軍在面對敵軍威脅想定下,可推演出合理的決策方案與應對的戰術戰法,應可進一步模擬分析其作戰效益提供參考。

結語

近年來國防部漢光演習在規劃與執行上,已逐步朝向更為務實的方向發展。這種轉變顯示國軍對兵棋推演訓練成效的重視,而非僅關注演習規模或媒體效果。尤其國防部已多次強調兵棋推演的結果與勝負判定無關,這一觀念反映了國軍對電腦兵棋系統功能與運用的正確認知,並回歸漢光演習兵棋推演訓練的本質。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運用「訓練型兵棋」強化官兵戰術決策能力,或採用「分析性模式」評估作戰效能,發展合理的想定與正確的參數設定,均為兵推模擬活動的核心基礎。唯有透過高仿真度的兵推模擬,參演單位及官兵才能在過程中發現與改進作戰計畫的潛在缺陷,並提煉具價值的戰略洞見,提升國軍整體戰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