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軍新利器!「蚱蜢」無人滑翔機實現高危區精準補給
美國空軍已採用DZYNE科技研製的「蚱蜢」無人貨運滑翔機(如圖示意)。該系統能酬載約226公斤物資,在高風險區域執行遠距離精準補給任務。(圖取自DZYNE Technologies官網)
羅添斌/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為提升在高風險區域的自主補給戰力,美國空軍已接收加州國防科技公司「DZYNE科技」(DZYNE Technologies)交付的多套「蚱蜢」(Grasshopper)單次使用空中貨運滑翔機。此舉旨在透過整合精準導引的無人投送平台,革新激烈對抗環境下的後勤作業。
《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報導,「蚱蜢」被設計為低成本自主滑翔機,能在高威脅和禁航區執行遠距離補給,單機成本約4萬美元(約新台幣120.4萬元),能在精準投送貨物的同時,避免有人駕駛飛機面臨的作戰風險。此系統源於作戰指揮官的實戰需求,由DZYNE科技與美國空軍協同開發。
DZYNE科技執行長麥克修(Matthew McCue)強調,「蚱蜢」是「針對高強度對抗環境需求而優化的自主後勤平台」,其成功交付不僅是技術成就,更對作戰及人道救援行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凸顯了無人化精準後勤的關鍵性。
值得注意的是,「蚱蜢」從概念到形成實戰能力僅耗時不到一年。這種快速的研發與部署,得益於DZYNE科技、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及終端用戶間的緊密協作,為未來國防創新樹立了敏捷開發的典範。
AFRL專案負責人豪厄爾博士(Dr. Thomas Howell)指出,「蚱蜢」的核心優勢在於「能從敵方威脅範圍之外進行遠距離補給」,無需讓機組人員或有人平台涉險。他認為,此系統的部署是美軍「向禁航區投送持續性補給能力的一大轉變」。
DZYNE科技表示,「蚱蜢」能在敵方武器接戰區外自主補給,透過無人精準投送強化人道與救災任務,並兼容多種部署平台,確保作戰彈性,特別適合在嚴峻環境下快速部署與低成本補給。
鑑於作戰成效顯著,DZYNE科技正開發增程型「蚱蜢」,預計2026年初問世,目標支援更長航時任務、提升酬載,並在GPS受干擾及電子戰環境下維持自主精準投送。為滿足市場需求,該公司已擴充產能,其位於加州爾灣(Irvine)、佔地約11,613平方公尺的新廠已於2023年底啟用,投入規模化生產。
「蚱蜢」的部署標誌著後勤領域的重大進展,使美軍能在傳統空運難以進入的環境維持行動,也反映了國防界對自主化、可消耗性系統將主導未來高強度對抗後勤的共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