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百科》同是多管火箭「海馬士」與「雷霆2000」是差在哪?
軍方本週在年度「精準飛彈射擊」演練中,首度在台灣射擊去年剛獲裝的美製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資料照)
羅添斌/核稿編輯
〔記者劉宇捷/綜合報導〕國軍本週在年度「精準飛彈射擊」演練中,首度在台灣射擊去年剛獲裝的美製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儘管本次射擊僅為GMLRS縮射彈(短程訓練彈),但也展現了海馬士的威力。相比我國軍火庫中的國造「雷霆2000」系統,「海馬士」在射程及精度上更具優勢,但較舊的雷霆2000卻補足了火力涵蓋面積與數量上不足的缺點。
同是多管火箭「海馬士」與「雷霆2000」是差在哪?(劉宇捷編輯)
車體與防護力
M142海馬士(HIMARS)與雷霆2000(Thunderbolt-2000)在車體設計上皆以機動性為主,但防護能力皆有限。海馬士雖無裝甲保護,但設計即強調快速部署與轉移,具備較高的生存力;相較之下,雷霆2000亦無裝甲設計,底盤較接近一般卡車,在面對高強度戰場環境的抗打擊能力偏弱,較依賴後方部署與快速支援來降低風險。
射程
海馬士搭載的GMLRS火箭彈時,射程可達70至85公里,若換上ATACMS戰術飛彈則更可打擊300公里外的目標,具備顯著的戰術縱深打擊能力。相比之下,雷霆2000依型號不同,可搭載射程為15公里的Mk15火箭、30公里的Mk30、以及45公里的Mk45,但隨著射程越高,但體越大、搭載的數量也越少,總之屬於短中程壓制火力。
數量與導引能力
海馬士的每個發射箱模組可搭載6枚GMLRS火箭或1枚ATACMS戰術飛彈,兩者都整合了GPS導引系統,在GPS導引下具備5至10公尺圓誤差(CEP)的精準打擊能力;反觀雷霆2000依型號雖可搭載60、27、12枚不等的數量,但都屬於非導引的傳統火箭,因此主打火力密集覆蓋,戰術上仰賴彈幕壓制而非精準命中。
戰術部署與裝填特性
海馬士藉由精確打擊能力,特別適合城鎮戰、快速斬首、反砲兵與戰略目標攻擊等,其部署、轉移速度也相當迅速,有效降低被敵軍反擊的風險,同時仰賴模組化設計,具備快速裝填的優勢;而雷霆2000雖也能快速部署優勢,但因採用非模組的傳統吊掛裝填,時間需要較長的十數分鐘,在無導引下,實戰中更仰賴大面積的彈著點來壓制敵軍,適合近距離支援任務。
缺點
海馬士雖然在精度與射程上有絕對優勢,但其發射模組數量較少、成本高昂,對資源有限的國軍而言,可能無法大量部署;反之,雷霆2000造價較低、彈量充足,惟缺乏導引能力與裝甲防護,且裝填緩慢,使其在現代化高精度作戰環境中顯得相對吃虧,但憑藉兩者的優劣,兩款多管火箭系統可做到一程度的互補作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