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放軍三航艦到位「福建號」搭載「殲-35」完成第8次海試

2025/06/18 11:04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是解放軍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航艦,傳最快將於2025年內服役,圖為其首次海試畫面。(美聯社資料照)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是解放軍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航艦,傳最快將於2025年內服役,圖為其首次海試畫面。(美聯社資料照)涂鉅旻/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在其下水三週年之際,傳出最快將於今年內正式服役。根據中國官媒《央視》17日報導,這艘備受矚目的航艦在完成8次海試後,已進入服役前的最後評估階段。

福建號是中國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傳統動力航艦,其成軍將使中國海軍具備在三大關鍵海域同時運作航艦的能力,對西太平洋的戰略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外國軍聞網站《Army Recognition》整理,舷號18的福建號自2022年6月17日下水以來,已進行了密集的測試。自2024年5月起,該艦已完成8次海上試航,累計出海超過100日。中國國防部今年3月證實,其第七次海試重點在於艦載機的電磁相容性測試;而今年5月底的最新一次海試,更包含了「殲-35」匿蹤戰機的彈射起飛作業,顯示其已接近戰備狀態。

福建號的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採用平直式全通飛行甲板,並配備3條電磁彈射器與攔截索,使其成為全球首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的傳統動力航艦,此配置先前僅見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這種設計使其能搭載更多樣化、更重型的艦載機,包括固定翼預警機、電戰機、反潛機及無人機等。

根據中國軍事評論員的說法,福建號的艦載機聯隊將包含殲-15T(殲-15的彈射版)、殲-15D電戰機,以及新一代的殲-35匿蹤戰機與空警-600(KJ-600)預警機。其中,殲-35因其較小的尺寸與可折疊機翼設計,被認為有助於妥善運用機庫空間,增加航艦的戰機搭載數量。

又被稱為003型航艦的福建號即將服役,象徵著中國航艦發展的「三步走」策略,也就是從改裝前蘇聯航艦「遼寧號」(001型)作為訓練平台,到以遼寧號為基礎國造的「山東號」航艦(002型),再到自主研發、採用全新彈射技術的福建號航艦。這3艘航艦分別採用滑跳式甲板與電磁彈射兩種不同的起飛方式,展現了其技術演進的軌跡。

中國福建號航艦的入列,將使解放軍海軍得以實現三航艦輪替部署的模式,也就是一艘執勤、一艘待命、一艘維修,從而確保在重點海域的持續存在。

至於福建號將隸屬東海艦隊或南海艦隊,外傳仍在中國軍方討論階段。部分觀點認為,面對台海緊張局勢,東海艦隊亟需1艘航艦;另一派則主張,為因應南海爭端與美國海軍活動,南海艦隊更需要福建號這樣強大的威懾力量。

分析指出,福建號的作戰半徑,預計將使其能部署至印度洋乃至中東,以保護中國的海外利益與海上交通線。同時,它也將成為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關鍵一環,透過延伸其空中打擊範圍,嚇阻外部軍事力量的干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