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整合無人艦計畫 國防院學者翟文中:加速部署與落實作戰構想
美國海軍無人艦USX-1 Defiant於今年2月完工。(取自美軍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網站)〔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世界各國持續發展無人載具,美國海軍也正推動中、大型無人艦的MUSV、LUSV計畫,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翟文中近期撰文表示,美軍正考慮將這二個計畫整合,進而發展「通用型水面無人艦」,藉由更簡約設計加快部署,採取「模組化」裝備與武器酬載,落實「分散式海上作戰」構想。
(原文「美國海軍整合中型與大型水面無人艦計畫之觀察」,由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翟文中近撰述,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壹、前言
面對中國海軍數量與能力的快速成長,美國海軍為能在濱海水域有效地執行任務,避免主戰兵力遭重創而陷入被動不利,遂提出「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與「分散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等構想以為因應。兩者均強調將戰力分散至眾多載台與廣大水域,用以確保戰力的主動與韌性。為能落實上述構想,美國海軍於長期造艦規劃中納入中型與大型水面無人艦(Medium & Large Unmanned Surface Vessels, MUSV / LUSV),其與有人艦船成為未來水面作戰的重要兵力組成。
貳、水面無人艦發展沿革
一、中型水面無人艦(MUSV)
美國海軍將MUSV定義為船長45至190英呎,排水量約500噸,船體尺寸與巡邏艦相當,主要執行情報、監視、偵察與電子作戰任務。MUSV源自「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的「反潛作戰持續追蹤無人艇」(Anti-Submarine Warfare Continuous Trail Unmanned Vessel, ACTUV)計畫,該計畫係在發展一種半自主性無人艇,用以對柴電潛艦進行長時間追蹤。2014年9月,DARPA和「海軍研究辧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ONR)共同出資,對ACTUV計畫的展示艇「海獵人號」(Sea Hunter)進行各項測試。2018年1月,DARPA將該艦移交ONR,測試獲得的數據提供海軍作為後續發展MUSV之用。其後,「海獵人號」與同型艦「海鷹號」(Sea Hawk)編入「第一無人水面艦艇分隊」(Unmanned Surface Vessel Division One, USVDIV-1),持續參與相關技術與作戰構想的驗證。
二、大型水面無人艦(LUSV)
美國海軍定義的LUSV,船長200至300英呎,滿載排水量1,000至2,000噸,船體大小接近護衛艦,較巡邏艦略大但比巡防艦略小,其任務涵蓋情監偵與電子作戰外,並可搭載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 system, VLS)模組,用以執行反水面與對陸打擊任務。2018年,美國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trategic Capabilities Office, SCO)與Gibbs & Cox及L3 ASV Global公司簽約,將兩艘民用商船改裝為LUSV實驗載台進行測試,兩船命名為「遊騎兵號」(Ranger)與「牧羊人號」(Nomad)。其後,兩艦完成多次遠距航行測試,當中超過95%航程採全自主模式進行,「遊騎兵號」更成功以模組化酬載發射了一枚標準六型飛彈。值得關注的,美國海軍於2024年將「牧羊人號」出售,雖未對外說明原由,研判應係技術路線調整而非遇到工程瓶頸。
參、發展趨勢與整合方向
一、中大型USV計畫整合趨勢
美國海軍MUSV與LUSV係兩個各自獨立的計畫,其預想的艦型與任務並不相同。然而,諸多跡象顯示這種技術路線將要進行調整。2025年1月,美國海軍水面作戰需求主管威廉‧戴利(William Daly)少將出席「水面海軍協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年度研討會時指出:「與其擁有不同的大型與中型設計,我們需要的是負擔得起且不求精緻的單一艦船,能在多條生產線以相同方式製造,並能攜行LUSV規劃的武器酬載或MUSV配置的情監偵酬載」。儘管美國海軍尚未宣布整合MUSV與LUSV成單一計畫,《防務快報》(Breaking Defense)報導則稱,負責監管MUSV 和 LUSV 的海軍將領表示其傾向合併這兩個項目,這兩項水面無人艦計畫整合趨勢日漸明朗。
二、研發通用型水面無人艦載台
隨著計畫整合構想提出,這意味著美國海軍將發展通用型水面無人艦用以取代先前不同型式MUSV與LUSV。目前,美國海軍將接收名為「挑戰者號」(Defiant, USX-1)的實驗型水面無人艦,此外未有關於通用型水面無人艦消息釋出。「挑戰者號」屬於MUSV構型,係DARPA與工程技術公司SERCO透過「無人艦船計畫」(No Manning Required Ship, NOMRS)研發。不同於先前各型MUSV與LUSV,「挑戰者號」設計初期即排除人員進駐,具備完全自主航行能力,擁有更佳的海上可靠性、流體動力效率與匿蹤性。目前並不清楚,「挑戰者號」係做為單純的實驗測試平台,還是已被美國海軍選為通用型水面艦原始構型。
三、發展模組化裝備與武器酬載
歷經多年的研發與測試,美國海軍採行更簡約的設計加快水面無人艦部署,此即「模組化」裝備與武器酬載。未來通用型水面無人艦將採「可構型模組艙」(reconfigurable, modular payload bay)設計,可依任務類型快速更換裝備或武器酬載。威廉‧戴利少將指出,海軍未來水面無人艦擁有較先前MUSV為大航程,船長約200英呎,最多可攜行四個40英呎模組艙,除可搭載反艦與攻陸飛彈外,亦能攜行雷射與高功率微波等多樣化武器酬載。此外,模組艙的尺寸與外型將統一,可增加敵人透過情監偵手段確認威脅型式與等級的難度,強化欺敵作為與戰場存活度。
四、結語
俄烏戰爭期間,烏克蘭快速組建水面無人艇參與作戰,其豐碩的戰果引發全球關注。反觀美國無人艦研發已超過十年仍未定型,此種發展引發外界的高度關切與質疑。然而,美國海軍無人艦的研發理念不同於烏克蘭,其考量的重點係與海軍作戰體系整合而非執行一次性的自殺攻擊。隨著水面無人艦的技術路線日趨清晰,加上多年累積測試數據支持,將加快美國海軍水面無人艦的定型與部署,落實「分散式海上作戰」的構想。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