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遭日軍魚雷擊中大爆炸 美軍「紐奧良號」艦艏在海底被尋獲
「紐奧良號」在瓜達康納爾島近海遭到日軍魚雷重擊,船體前方彈藥庫被引爆,炸斷了包括整個艦艏將近三分之一的艦體。圖為「紐奧良號」返港大修之後,1943年7月30日在美國華盛頓州近海進行航行測試。(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羅添斌/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已80年,太平洋海底仍靜靜躺著許多美軍與日軍的戰艦、軍機殘骸。海洋探索信託基金會(Ocean Exploration Trust)8日發表聲明指出,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進行海底測量行動時,發現美軍重型巡洋艦「紐奧良號」1942年11月30日在戰鬥中斷裂的艦艏。
美軍重型巡洋艦「紐奧良號」1942年11月30日在戰鬥中斷裂的艦艏,逾80年後重見天日。(圖擷取自E/V Nautilus YouTube)
根據美國《CBS》報導,海洋探索信託基金會在聲明中指出,由科學家與海洋考古探險家組成的團隊,搭乘海洋科研船「鸚鵡螺號」(E/V Nautilus)首度發現美軍重型巡洋艦「紐奧良號」在戰鬥中斷裂的艦艏。團隊運用水下遙控載具(ROV),調查了由新罕布夏大學的無人水面船「DriX」在海床測繪作業中發現的一個目標,最終在所羅門群島的「鐵底灣」發現了「紐奧良號」的艦艏,靜靜地躺在675公尺深的海底。
在1942月11日30日發生的「塔薩法隆加海戰」(Battle of Tassafaronga)中,「紐奧良號」在瓜達康納爾島近海遭到日軍九三式魚雷重擊,船體前方彈藥庫被引爆,炸斷了包括整個艦艏將近三分之一的艦體,這場爆炸造成超過 180名船員喪生。
在失去艦首且艙內持續進水的情況下,「紐奧良號」船員仍英勇地堅守崗位,為了拯救「紐奧良號」而犧牲生命,有三名水手死後獲得追授海軍十字勳章(Navy Cross)。「紐奧良號」的損害控制小組讓船體修復至一定程度,勉強返回附近的圖拉吉島(Tulagi)港口,水手用椰子樹幹支撐艦體,搭建一個「臨時船頭」,後續航向澳洲準備返回美國大修。而特別的是,「紐奧良號」在1943年3月7日離開雪梨前往華盛頓州的普吉特灣海軍船廠(Puget Sound Naval Shipyard)時,全程都是以艦尾在前「倒退航行」。
美國海軍歷史與遺產司令部主任、退役海軍少將考克斯(Samuel J. Cox)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從各方面來看,「紐奧良號」本來應該會沉沒,但多虧了艦上官兵英勇的損害管制行動,「紐奧良號」成為二戰中損毀最嚴重、卻依然倖存的美國巡洋艦。考克斯強調:「找到這艘艦的艦艏展現出一個機會,讓我們緬懷這支英勇船員的犧牲,即便那一夜,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黑暗的夜晚之一。」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