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戰鷹恐斷翼!英國防政策陷兩難 擬停產「颱風」戰機改買F-35
圖為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戰機(Eurofighter Typhoon)。(路透資料照)涂鉅旻/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金融時報》報導,作為英國皇家空軍中堅力量的「颱風」戰鬥機(Eurofighter Typhoon),其生產線可能面臨全面關閉的命運。倫敦當局已將國防採購的優先順序,轉向增購美國製的F-35戰機,此舉已在英國反對黨與國防專家圈中引發重大疑慮。
「颱風」戰機的生產線位於蘭開夏郡的航太巨擘BAE Systems工廠,多年來一直是英國航太工業的驕傲。然而,該生產線目前正逐漸收尾,僅在為卡達製造最後一批訂單。在此之後,若無新訂單注入,生產將告終止,可能引發工廠關閉與大規模失業潮。
事實上,英國政府自2009年後,就未再為皇家空軍下訂任何新的「颱風」戰機,近年來的生產全靠外銷訂單支撐,其中以卡達與沙烏地阿拉伯為主要潛在客戶,但後者訂單尚未確認。
這個轉向在英國政壇引發激烈辯論,政府官員傾向優先採購美製的F-35A戰機,但反對黨則強烈呼籲下訂新的「颱風」戰機,以支持國內產業並保障關鍵的航太技術能力。國防大臣希利對此未作出明確承諾,僅強調「颱風」戰機的戰略重要性。
英國國防部則回應,「颱風」戰機至少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代,並表示與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及土耳其的潛在軍售談判仍在進行中,暗示外界對生產線關閉的擔憂為時過早。「颱風」戰機為英、德等國於1983年共同開發的第四代多功能戰機,單價約1.2億美元,至今已生產586架。
此場爭議的核心,是英國在國防戰略上的重大抉擇。分析指出,倫敦當局正處於一個艱難的戰略十字路口,究竟是選擇採購F-35,以融入美國主導的第五代戰機體系,還是繼續投資「颱風」戰機,以維護本國的國防自主權與高端製造業基礎。此決定不僅關乎軍事能力,更將深刻影響英國未來數十年的產業政策與國際盟友關係。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