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戰法借鑑俄烏戰爭 賴達文:單兵護具不足、醫療後送應加強

2025/07/14 16:49

圖為陸軍206旅砲兵營召員14日上午在林口麗林國小進行演練,期間模擬城鎮戰情境,除實施105公厘榴砲砲操演練、也實施自衛戰鬥演練,包含圖中的戰傷救護等項目。(記者羅國嘉攝)圖為陸軍206旅砲兵營召員14日上午在林口麗林國小進行演練,期間模擬城鎮戰情境,除實施105公厘榴砲砲操演練、也實施自衛戰鬥演練,包含圖中的戰傷救護等項目。(記者羅國嘉攝)

涂鉅旻/核稿編輯

〔記者陳治程/綜合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已逾3年,儘管雙方在前線死傷甚鉅,但戰場經驗已成各國軍隊借鏡、推行部隊改革的基礎;我國正實施的「漢光41號」演習裡,也可看見舉凡戰車反無人機籠、城鎮戰訓練、戰傷救護等多項課程皆汲取於此。不過,國防院學者賴達文分析,國軍現行單兵裝備不足以防禦爆炸破片攻擊,且醫療後撤程序也未周延,仍有改進空間。

原文「現代戰場破片防護與戰傷醫療後送」,由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賴達文撰述,本報獲國防院同意全文轉載)

俄烏戰爭進行至今已超過3年,不論是政治協調或軍事支援,仍無停戰跡象,預計戰爭狀況仍會持續。烏克蘭在戰爭中不斷創新武器裝備運用方式,企圖扭轉局勢,同時醫療後送等也讓國人意識到止血帶及戰場急救的重要性。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即報導,烏克蘭士兵因受FPV爆炸產生的破片使心臟受損,經手術利用磁性吸取器(Magnetic Extractors)將破片取出。

俄烏戰場上的各項作戰及醫療創新,都值得臺灣參考學習,同時也應重視破片威脅及戰場醫療後送路線安全性問題。目前國軍抗破片裝備僅限抗彈板、抗彈頭盔及射擊眼鏡,其他部位的防護明顯不足。此外醫療後送程序亦應考量路線安全性問題,當路線被截斷或不安全的情況下,該如何處置傷員及相關應急方式,值得國軍深思。

一、現代戰場破片傷害

破片傷害大部分是從各種爆炸性武器造成,例如FPV自殺無人機、迫擊砲、手榴彈、火炮、飛彈等武器,除了近距離命中直接死亡外,最大傷害即是爆炸後產生的破片,其濺射範圍最大可超過100公尺,距離越遠破片殺傷力越小。

從俄烏戰爭統計來看,有80%傷害是破片造成,俄羅斯《軍事醫學雜誌》研究統計俄軍死亡原因中,74.5%為爆炸(含破片)、14.7%為小口徑槍傷;雖美軍的單兵裝備防護力較好,但經統計在阿富汗戰爭,因爆炸(含破片)造成的傷亡佔68%至70%,槍傷為22%至30%;在加薩地區由於當地醫療匱乏,相較難統計數量,但國外志願醫師表示,大部分救治的平民傷患都以破片傷為主,而破片傷害對兒童來講傷害最大。

圖為烏克蘭庫皮揚斯克境內一輛俄軍卡車,遭無人機攻擊瞬間爆炸的畫面,可見其在受到襲擊後,爆炸產生的衝擊和破片四散,對車內人員造成顯著傷害。(擷取自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DefenceU)圖為烏克蘭庫皮揚斯克境內一輛俄軍卡車,遭無人機攻擊瞬間爆炸的畫面,可見其在受到襲擊後,爆炸產生的衝擊和破片四散,對車內人員造成顯著傷害。(擷取自烏克蘭國防部官方X帳號 @DefenceU)

顯示在現代戰爭下,遠程或爆炸性武器,產生的破片傷亡大於槍戰中的槍亡,且由於軍人通常擁有抗彈板及頭盔等防護裝備,因此主要破片傷害在於四肢,但平民因未有相關防護裝備,導致破片對平民的傷害遠大於軍人,且破片傷害通常為複合型創傷,除增加戰場急救的困難,也會對醫療量能產生壓力。

二、現行抗破片能力

在個人裝備中的抗破片防護分為頭盔、射擊眼鏡、前後抗彈板、抗彈側板及外掛護甲,美軍現行推展的士兵防護系統(Soldier Protection System,SPS),將外掛護甲整合至戰鬥服,稱為抗彈戰鬥服(Ballistic Combat Shirt),除減輕重量外,亦不會妨礙戰術動作,在全裝時亦有外掛骨盆大腿防護(Blast Pelvic Protector);日本自衛隊近年更換的戰術背心,在全防護裝備下,同樣有針對肩膀及胯下的外掛防護裝備。以下盤點國軍抗破片裝備。

(一)頭盔防護等級為NIJ 3A等級,依據測試影片,符合抗破片能力。

(二)射擊眼鏡,規格要求須抗破片,但其應是為兼容近視眼鏡,設計體積較大及重心靠前,可能導致在行動中下滑,降低保護性,且僅有黑色鏡片選擇,不利於夜間或低光源場域配戴。以美軍使用的ESS射擊眼鏡來看,在未配戴近視內框的情況下,為整片大面積貼合覆蓋眼睛及周圍,配戴近視內框後,雖無法緊密貼合,但縫隙相當小,兩者比較如下圖。

(三)抗彈板,目前國軍僅有前後抗彈板,並無配發側邊抗彈板,因此軀幹側邊如遭破片穿入,可能傷及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出血。

(四)外掛防護裝備,目前未配發上肩頸及胯下大腿抗破片防護裝備。

國軍現行新式戰鬥個裝諸元。(記者塗建榮攝;記者涂鉅旻製圖)國軍現行新式戰鬥個裝諸元。(記者塗建榮攝;記者涂鉅旻製圖)

從戰爭統計來看,破片濺射的威脅性遠比槍傷高出許多,但有效的防護裝備能大幅降低破片傷害的嚴重性,抗彈板及抗彈頭盔的裝配是士兵防護裝備的基礎,抗破片裝備則能讓士兵在面對爆炸時提高生存率,且依現代戰爭常態性使用爆炸性武器來看,抗破片裝備早已成為士兵必備的防護裝備。

依現行國軍個人防護裝備,僅停留在相當基礎的抗彈裝備,從各種演訓來看,射擊眼鏡並未強制配戴,但其是為保護眼睛免受破片威脅的重要裝備,即便四肢受破片傷害,經緊急處立後,或許仍能保有最低限度的作戰或自保能力,但眼睛受傷卻很難以維持作戰能力。

此外強化國軍單兵抗破片能力,除提升士兵生存能力,亦能有效減輕醫療負擔,而對於強化整體單兵防護能力是否造成單兵負擔,在第89期《國防安全雙週報》已有相關文章,在此不另贅述。

三、現行戰場醫療及後送

國軍現行裝備僅有基本防護能力,在面對爆炸性武器下,士兵容易因破片濺射,導致嚴重出血、氣胸或骨折。但由於醫護兵在班、排配員有限,同時也是相當重要的人力,是否隨班於前線救助仍需視情況而定。因此士兵除止血及氣胸的緊急處置外,亦須對常見的戰場傷勢,如燒燙傷、骨折、臉部及腦部外傷等,有扎實的判斷及緊急處理訓練,才能提高傷員後送的存活率。

因此針對上述情況,除必須確實配發可用之緊急戰傷醫療器材及藥物,例如固定夾板、多條止血帶(目前僅1條)、傷口封膜及敷料等。在訓練上也須模擬真實情況,善用戰傷處理模擬裝置,例如傷員救護假人或穿戴式戰傷模擬裝置,都能模擬實際血液從體內噴流的狀況,甚至能實際演練處理氣胸狀況,相比目前從外部噴灑紅色顏料,會更有臨場感。

陸軍2226梯義務役役男2024年3月實施期末鑑測時,運用假人進行戰傷救護操作情形。(本報資料照,記者吳哲宇攝)陸軍2226梯義務役役男2024年3月實施期末鑑測時,運用假人進行戰傷救護操作情形。(本報資料照,記者吳哲宇攝)

從城鎮作戰角度來看,現行的傷員後送機制是由醫護兵或隊員,針對傷員進行傷口緊急處理後,拉離火線並後送野戰醫療區照護分檢,穩定傷員狀況後,再送至地區醫院,此程序在後送補給路線安全的情況下,可快速有效的將傷員後送治療。但城鎮作戰的補給線容易被截斷,例如俄烏戰爭中城市Mariupol內的烏軍遭俄軍包圍,截斷補給線,導致糧食、醫材及彈藥無法進入,傷員亦無法送至其他醫院救治。

雖然俄烏戰場與臺灣不盡相同,但臺灣都市的巷弄街道亦能讓解放軍繞行包圍,亦或後送車隊遭攻擊必須繞路,都可能導致傷員延遲後送,降低其存活機率。對此應善加利用臺灣整體醫療院所進行應變,以台北為例,依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初步統計,2024年底共計有3,964家診所,這些診所中包括牙醫診所、聯合診所、醫美診所等具備基本醫療器材及藥物。

台灣醫療診所林立,賴達文建議國防部可盤點戰時能用已預囤醫療物資的據點,建立可運用的民間戰傷醫療點線面。(本報資料照)台灣醫療診所林立,賴達文建議國防部可盤點戰時能用已預囤醫療物資的據點,建立可運用的民間戰傷醫療點線面。(本報資料照)

在無法確定後送路線安全與否的情況下,這些診所除能設立臨時據點外,其設備與藥品將有助於增加傷員的存活率,此外如能與診所合作,有助於傷員分流並減輕大型醫院及野戰醫療的壓力,增加整體醫療韌性。

四、結論與建議

單兵防護裝備是保護士兵的重要裝備,尤其現代戰爭中,高度使用自殺型無人機及遠程武器,爆炸產生的破片威脅不可小覷,但目前僅有基本的抗彈裝備明顯不足,必須加快強化防護裝備的規劃及配發。在戰時的醫療後送部份,也應考量臺灣各地方診所林立的特殊性,加強與地方中小型診所合作,強化戰時醫療韌性。針對以上提供建議如下。

(一)強化單兵整體防護裝備,納入抗彈側板並強制要求配戴射擊眼鏡,相關抗彈板及戰術背心分析建議,請參見第89期《國防安全雙週報》;另外建議參考美軍抗彈戰鬥服(Ballistic Combat Shirt)的設計,將上臂、肩及上背的抗破片防護融入戰鬥服中,增加士兵的防護力,此外在重新研製戰鬥服時亦應考量並強化排汗等機能,避免增加士兵負擔。

(二)由於臺灣近視率偏高,在射擊眼鏡設計上應給予如多樣選擇,如搭配內鏡框或抗彈近視鏡片(有度數限制),且不應僅有黑色鏡片,應多配發透明鏡片給予更換;由於市上射擊眼鏡品牌眾多,屬相當成熟產品,亦建議應開放官兵可自行採購符合自身臉型的射擊眼鏡,才能有效防護眼睛。

(三)深化對戰場常見創傷緊急處理措施訓練,建議採用預埋水路之假肢及假人,真實模擬傷口出血、實際操作氣胸插針及傷口封膜敷料,增加使用經驗,而非因擔心士兵不會操作將其移除,例如氣胸用的減壓胸針。

(四)戰傷醫療訓練所使用之各項消耗材料,應視為正常訓練使用,且部隊須備有庫存進行補齊,不應有官兵須先自費補齊的狀況發生,否則將無法落實有效訓練。

(五)利用臺灣診所林立的特性,建議國防部及衛福部應與地方政府之衛福機關合作,篩選有意願且可緊急安置及分類傷員的診所,增加醫療物資存放點,形成點線面的戰時醫療網,減少因補給路線中斷造成的生命損失,並減少大型醫院的壓力,強化醫療韌性。

(六)配合第五點建議,應審視並補強目前在戰時緊急徵用,民間診所、房屋(據點)、車輛等器具空間的法規,從法源根本支持,讓軍人在合理的狀況下,能快速徵用物資及空間,進行有效的抵抗作戰。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
載入中